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中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考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庄子与惠子的性格特征有何不同?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出自《庄子》的寓言和成语

出自《庄子》的寓言和成语:越俎代庖、望洋兴叹、鼓盆之戚、朝三暮四、薪火相传、东施效颦、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不近人情、沉鱼落雁、踌躇满志、得心应手、呆若木鸡、屠龙之技等。

典故:濠上观鱼:出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滚染之上》。后以此典形容辩言机敏:或形容人寄情物外,逍遥快乐。

这场“豪梁之辩”,有人说庄子赢了,也有人说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说说理由。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间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辩论中化解惠子的发难,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北冥有鱼》,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第一问:《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第二问: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1.惠子的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难正面回答,庄子以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摆脱被动,化解“危机”。惠子以退为进,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后以此类推并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更为尴尬的境地。庄子偷换概念,在“安”字上做文章。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庄子故意曲解为“在哪里知道”,并答以“我知之濠上也”,结束了这场论辩。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