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有人发文章说,人不应该在身上佩戴佛菩萨挂饰。
文章中这样说到,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佛教经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说法吗,真的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佩戴佛像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后果?今天的这一篇常识文章非常重要,各位有缘的佛友要看仔细了。首先,不论是玉质的,还是其他任何材质制成的佛菩萨像的徽章、吊坠、挂件,乃至项链、手环之类,末学在此恳切劝诫:千万不可戴在身上。原因为何?请往下看。
佛像是佛法的象征之一,具有表法的功用和神圣的属性,宗教的神圣性需要具体的象征物来体现,佛菩萨是人天导师,是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解脱苦难的依怙。佛菩萨作为我们恭敬、礼拜、学习的对象,是我们的目标、榜样和追求,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像,就能时刻记得要学习佛的慈悲;歆慕佛的庄严;开显佛的智慧。但是我们把佛像戴在身上,不论是为了好看,还是为了获得保佑,都是极大的不恭敬。
试想,神圣的佛像怎么可以成为装饰物?我们最崇敬的人天导师怎么可以成为贴身保镖?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严重,佛像就是佛像。说这个话的人就是对佛法要义缺乏了解。要知道,佛有法、报、化三身,佛像本来就是佛的应化身之一。试问,我们会不会把自己的父母当做装饰或者摆设,会不会把父母当做自己的家丁或保镖?道理不言自明。事实上,佩戴佛像,不仅在佛教经典中找不到一处记载,其实佛门高僧也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经痛陈其弊,以下引用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话,请大家仔细阅读,从中不但可以知道为何不能佩戴佛像,也可以知道佩戴佛像何时流行,由谁肇始:《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前三日接到歧路指归二本,见后附之徽章,颇不谓然。民国二年(编注:年)北京法源寺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光绝不知其事。事后道阶来普陀,送光一徽章,光痛斥其亵渎。至十二年(编注:年)仍复如是。上海亦仿而行之,今居士亦仿而行之。作俑之罪,始于道阶。道阶尚能讲经,而于恭敬尊重,完全不讲,亦可叹也。彼会中所来之一切人员,各须身佩一徽章。若佩之拜佛,亦不合宜。佩之拜人,则彼此折福。然现在由道阶提倡,已成通规。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然以居士过爱,不能不为一说耳……
看上面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很多人也非常支持这个说法,然而,我却认为以上这篇文章说的有诸多不可取,其犯了分别心太重的毛病。同时,其这样的言论替代了佛菩萨的说教,有些和佛法精神背道而驰。
现代佛教,很多人传播的内容,许多都成为迷信的东西。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拿戴佛菩萨配饰来说,如果这样着相,又如何能够理解领悟《心经》说的心无挂碍呢?
道阶法师打造徽章,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试问,过去没有汽车飞机,难道就不能乘坐了?与时俱进,道阶法师给后人一个示范,既然佛菩萨像可以立在寺院佛堂,为什么把佛菩萨像戴在身上,就是不加恭敬?假如把佛菩萨理解成再生父母,有人把父母的照片镶入挂饰中随身佩戴,就是对父母的不恭敬吗?
由于一个时代的束缚,人的见地或认识都是有限的,时过境迁,人的认识和审美观都在不断变迁,我们为什么经常地作茧自缚呢?
当然,关于佩戴佛菩萨挂饰,印光大师也没有说错,在学佛上,需要恭敬心,恭敬是起码的尊重所在,也是信念起信的前提,问题是,你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恭敬心,这样才能契合佛菩萨的思想境界,不至于以偏概全。
犹如走进寺庙大门,抬头即见弥勒菩萨,如果用法相庄严来形容弥勒菩萨,似乎说不过去,然而,但凡人起烦恼,心生痛苦,见到笑容满面的弥勒菩萨,必然将愁云密布的心绪释然,这般,弥勒菩萨以其笑容法相示现快乐及放下的真谛,与不苟言笑的别的佛菩萨像对比,观弥勒佛像就已经达到佛像表意的目的。
每座佛菩萨像有每个佛菩萨的事迹和传说。透过这些佛菩萨法相延伸出来的是他们对佛法的领悟及修行认知,我们走进寺庙,不是烧香拜佛就算完事,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佛法经咒的用意,去了解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更需要了解这些佛菩萨究竟干了什么,特别是他们如何运用佛法来讲经说法的?
佛法非常注重布施,按照我对佛法的领悟,觉得佛法教育最有价值的就是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这样的三布施,从法布施到无畏布施再到财布施,都是让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学会“放下”。然而,现代人学佛,却因为烧高香,大捐香火钱,渐渐地变成以求功德而做善举的作为,所谓烧香拜佛下产生的恭敬心后面都是有目的性的。于是,在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理念下,众多人被那些表面的佛菩萨像束缚,在片面追求所谓的功德上为了功德而功德,最后反而放不下这个功德,据为己有,执着这个我执的功德,谁要是否定这样的功德存在,他们势必跟你急眼。更有甚者,有人动不动就拿造业吓唬人,似乎他认为的不能做的,别人也不能做。而实际上,关于什么是造业?这些吓唬人的人,已经是造口业的罪魁祸首了!
关于佩戴佛菩萨挂饰,一旦跟恭敬心这个说法挂钩后,无意间演变成另外一种执着,这样的说教,等于与佛菩萨说的背道而驰。
印光大师说的恭敬心是一种障眼法,因为,我们很多人没有看到印光大师依靠什么能获得大的成就,在其背后,是其一心念佛的深入,深入到念佛三昧后才有了他的造化成就。
印光大师必然对世人的无知和妄为深恶痛绝。其劝诫人们不要玩物丧志,他把佛菩萨挂饰也归于玩物范畴,其在于反对很多人三心二意,喧宾夺主,以为身上佩戴佛菩萨挂饰就衣食无忧风调雨顺,却不知,佩戴佛菩萨挂饰,挂饰就是挂饰,非要强调这样做可以达到怎么样的功德或护佑加持,渐渐地把佛法商业化了,人们只看表面的形式,而疏忽了实修的意义。因此,印光大师的良苦用心,不是认为他反对佩戴佛菩萨挂饰,就把佩戴佛菩萨挂饰这种现象一棍子打死,佩戴佛菩萨挂饰并非一无是处!好比说佛陀在世,讲经说法49年,最后要人们以三法印为师,而不要执着他的因时制宜的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传递一个信号,他的很多讲经说法都是权衡之说,是度当下众生的因人制宜说教,往后,人们不能刻板去理解他的所说,如果认为他那么说就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那就是谤佛。
释迦牟尼佛的良苦用心,在于让世人明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道理。偏偏很多人不去解放自己的思想,仅仅在那里抠字眼,生搬硬套学习佛法知识,最后陷入迷信之中束手束脚,更加地难于放下!
如果我们说但凡是印光大师说的就不能质疑了,这等同诽谤印光大师啊!
你说这个不能,那个不许,很显然,人为的很多说法已经是歪理邪说了,我们执着一个说法,又如何理解六祖惠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对佛菩萨要有恭敬心,这样的说法本没有错,你深入经臧,也没有错,错在你到头来还是没有明白放下的意义,你还是在分辨中分别,让自己难于自拔,不得解脱。
恭敬是从心里,不是形式,从法理,从法无定法处走。不然,就没有济公活佛打破表象的超脱作为了。
还有人说,学佛是有次第的,我们不能丢掉过河的船桨,要等过了河再扔掉船桨。看上去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假如已经有飞机带你到彼岸,你还要执着那个渡船吗?有些人为了领免费的鸡蛋,去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地方站台,结果怎么样,买的没有卖的精,这边领免费的,那边花费的已经是亏大了。
现代很多人真的是迷信的要死,连学佛都变得讨价还价起来。很少人明白,佛教就是一门开启大智慧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让你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会你怎么渡船或拥有一门吃饭的技能。
佛法更多的是直指人心的修行所在,透过修行,让你成为开悟者,并指导人生。
再说一点,就拿我们平时诵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来说,这个南无就是人为的东西,诵念阿弥陀佛四字才是正宗法门,那个南无完全可以不念。然而,你加上南无,也可以的,不能去执着这些,因为诵念的背后,就是链接这个诵念内容“阿弥陀”,通过对接这个内容,认识它,相信它,这样子,你的精神就能有暂时的依托,让你向往美好,以达到一个善始善终的归宿。了解这个,就能明白,宗教信仰的秘密。有那么多人信佛,但是,四万八千法门,每个人因缘际会,学的都不一样,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密宗禅宗净土宗,你跟哪个有缘,你就会在哪个门道里下功夫。
当我们在禅宗上下功夫,会发现,在佩戴佛菩萨挂饰问题上,有人这边说佩戴佛菩萨挂饰不可,那边又认为随身佩戴经咒的挂饰可行,其把佛菩萨像和文字经咒分别对待,这依然还是一种着相。试想一下,能被人佩戴的佛菩萨各个超凡入圣,他们与这些经咒早已融为一体,见佛等同见经咒,见经咒等同见佛陀。二者相辅相成都是不二法门所在。
在佛法修行上,话说禅宗顿悟法门,世人知之甚少,禅宗要表达的就是,如果你不能跳出执着,我执,你那种恭敬心,还是假的。好比说,印光大师讲的是印光大师的认知,我们不能执着他说的!你也替代不了他,他也替代不了你。你必须有了自己觉悟的认知,你才能懂得你与印光大师本无分别,他说的看似是他说的,你领悟了佛法,你说的等同他说的,到头来,不管你们怎么说,都是在不差二分地传播佛法。
现代人都喜欢把某某奉为什么菩萨转世,其实这些还是按照人为的封建法来造神封圣,其实都是执着,但是,这种执着很有市场,于是,就有封神榜的故事存在。比如学佛,你一开始就拿有个好处的诱惑来诱惑别人学佛,在你的心中,佛菩萨一定很厉害,是能利用的靠山,于是,在你自己都不是佛菩萨情况下,你却代替佛菩萨讲经说法了,最后你说的都是世间法,却认为佛菩萨就应该是你认为的那样子的。
想一想,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如果你信仰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愿,依照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来说,人体微观世界有着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应该也存在无数个极乐世界,你只要诵念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在内心深处植入一个个极乐世界的道场,你内在的微观世界就能同频共振,因而让你当下随时随地进去极乐世界。
很多事情非常地简单,你佩戴佛菩萨挂饰,本身也是链接佛菩萨的法相信息,这个跟去寺庙看到佛菩萨像及跪拜佛菩萨像有什么分别吗?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故而,学佛,没有分别心才是正道,不要拿人为的人事道理来评说,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你一旦陷入是非评说判断,就犯执着通病!要知道,连福报功德都是假的,何况你执着一个佛菩萨的假名之像,按照佛经上说的,一切法皆为佛法,还有什么能离开佛法?佛法无边,意思是说,佛无处不在,山川河流,无不是佛在那里讲经说法,佛无所不在。你执着一个配饰喊杀喊打,就是执着一个分别,又怎么能放下而使得身心解脱呢?
我们想不受那些执着之念的蛊惑,就不要听那些吓唬人的说教,犹如不道德的医生吓唬病人只为捞取利益。看看如今大多数寺庙?哪里还是佛法道场?基本就是各自为*的生意场了。但是,事出有因,即使这样,也是末法时代必然的产物,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大家都要活,寺院里的人也要活,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为活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寺院里的香火是否旺盛,取决于地域及当家方丈是否有本领,所以,不是所有寺庙都香火鼎盛,也不是所有和尚都能成为一代开悟得道的法师。
有人说,在一地方建一座寺庙,就能制止许多人去犯罪。寺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其背后代表因果报应的智慧学说,一旦你在事业追求中筋疲力竭,前往代表清净场所的寺庙,就能换位思考,无形中得到某种启发而懂得放下及慈悲,进而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个大概建寺院的用途及佛法存世的特殊作用。劝人向善,多做善举,是佛家立世之本。
但是,一旦一个地方建了很多座寺庙,僧多粥少,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光景。所以,我们要懂得老子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这样,就能客观地认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致可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在佛教里,有个地藏王菩萨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藏王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想想,地藏王菩萨连地狱都能去,这个假名的佛菩萨像还怕忍受厕所屎粑粑味道吗?《金刚经》里说,一切成就得成于忍。这般,你是戴佛菩萨挂饰还是不戴这样的挂饰,有什么分别?一个符号,如果对人来说,你认为他有意义,对狗子,对信奉基督教的,会如何对待这些?你自己都不能超越这些假名假像,还要让别人去学佛的觉悟,觉什么,悟什么?
释迦牟尼告诫我们,要遵循三法印,立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生活中,你一旦动念让佛菩萨保佑你,就是妄想,就是想不劳而获。真的有一个佛菩萨会保佑你吗?不会。因为佛法讲法无定法,连佛菩萨都依止这个法无定法的法体现自己的悟性所在,有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真的菩萨也是离不开自身的修行,来达到自在和自度度人的存在目的。
真正保佑你的是不求保佑的保佑。你做到心无挂碍,做到积阴德,进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明白四大皆空,放下了,就能解脱。解脱是最大的护佑和保佑。我们平时诵经念佛,只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上的链接,在这个链接的背后,最终必须彻悟一无所得的终极所在,如果你达不到那样的领悟,就继续修行,继续诵经念佛,直到有一天开悟,明心见性,就能成就你自己,就能成圣成佛了!
一切智慧最终都归于让你放下,所以,那些大师或者佛菩萨讲经说法半天,那么多人都没有明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在说什么?可惜可惜。只有领悟放下的智慧。才能善哉善哉善哉!你去忏悔,是放在,你去念阿弥陀佛,是放下,你去否定自我的存在,是放下。
当我跟一些学佛的人讨论这个放在时,执念不能佩戴佛菩萨挂饰的人,说我是来找茬的,他们就是认为不能佩戴佛菩萨挂饰,还用什么不能把父母像做成挂饰佩戴身上,认为佛菩萨不是佣人,不能把佛菩萨当成保镖等等,当你一旦用人的思维来界定佛菩萨时,已经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
试问,佣人和保镖,包括诸多的服务工作室,就不是佛菩萨的化身吗?因为分别而难于一视同仁看问题,这个就是执着的最大悲哀!
如果有个真的佛菩萨站在你的面前,你朝他吐口水,看看佛菩萨会不会起嗔恨心?
很多事情,不要害怕被质疑,如果你说的千真万确,你坚持你的,如果害怕别人质疑,说明你的说教漏洞百出。
能够同时容纳矛盾的两种思维观念的人,才是真智慧,真开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哪种说教可以一劳永逸颠扑不灭的?我们有左右手左右脚左右脑,我们如果坚持说右手右脚右脑是正确的,是善良的,但是,你却不能割舍你的左手左脚左脑。
现代社会,很多人偏偏把自己的执念当成佛法去胡说八道,去捉襟见肘理解佛法。你想,释迦牟尼佛在做忍辱仙人时,割自己的肉去喂奄奄一息快要死了的老虎。这样的忍辱负重,依然透出一种比喻,就是要我们不要起分别心,要明白一切成就得成于忍的秘密,如果你不忍,就滑向另外一个方向,会得出另外一个结果。不忍之忍,另当别论。忍有忍的原因,不忍有不忍的道理。万物一体,当你明白老子说的道法自然,就能如庄子一样逍遥游。然而,如果你的缘分在世间,是做孔子那样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妥,儒家思想是乳汁,人人所需,离开了儒家,可能佛家也没有活路了。
在宇宙面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佛法,有佛法的作用,反之亦然。如果佛法传播受到了打击和阻碍,同样是佛法必须遭遇的经历。佛在人间,传播佛法的是人,你有多少造化,就会有多大的影响力。你传播佛法或者基督教,本无分别,你能影响多少人多长时间?靠的就是你的造化。
佛法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或许,你因为佩戴佛菩萨挂饰,而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