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庄子,看无用下的有用之说 [复制链接]

1#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一个各种哲学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先秦的诸子们,他们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因为,那时的时代正处于从青铜时代步入铁器时代的转折期。

历史表明,每当人类进入社会的一个转折期时,例如从石器到青铜、从铁器到蒸汽,人类都会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从而产生一种对未来的恐惧与迷茫的情感,在这种不定情感的影响及冲撞下,就会爆发出一种剧烈的思想冲突,而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出一定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就是这种由人类文明而产生的一种深刻变革的践行者,他们一个个地排下来,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余秋雨先生把他们分为了三个等级,他认为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

个人对此排列也深以为然,庄子之所以排在众子之首,自有他的道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在哲学上的集大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在哲学上老子的排名还是要靠前一些,老子他老人家以短短的字就傲居哲学界数千年,德国因为出了“康德”,他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更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而他也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

所以,有时候德国人会洋洋自得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有着极高的炫耀成份,但是后来,他们读到老子和庄子后就不再说这样的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第个德国的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可见其在德国普及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

对于老子,今天我就不累述了,今天我想说一下,庄子,这个让我一看到他,就会想到那只翩翩飞舞蝴蝶的男人,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经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不久辞去。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前期,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诸侯纷争、战事频繁、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庄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他来自于底层更是对百姓悲苦的生活感同身受,周边的环境激起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进行了一系列无情的抨击,也触动了他对理想世界的深深思考,并在激奋与沉思中创作了《庄子》一书。

这本书博大精深,他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把它发扬光大,后来他又在道的精义中融入进了佛学的精髓,他让大而深的“道”从理论的殿堂,走上了社会生活的天地,又从社会生活的天地升华到了人性自然的境界,创造了完整而精辟的人生哲学这一体系,开启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深入探讨。

走进曲辕,看一看那棵大而“无用”栎树

一本《庄子》其实就是一部人生,他的《逍遥游》、《齐物论》都让人有很深的感悟,但是我却偏爱他的《人间世》,其中一篇匠人石去齐国,看到曲辕神木一则,更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思想触动。

这则故事,讲的是匠人石与他的徒弟们前往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它的树冠,已经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的地步,而它的树干用绳子绕着量一量足有头十丈粗,树的树梢更高得像山巅那么高,它的树身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开始分枝,观看这棵树的人像赶集一样的多,这么大的一棵树,匠人与他的徒弟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可是,匠人看了一眼这棵树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而他的徒弟却围着树大赞不止,他们追上匠人后问他说:“师傅,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以来,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

匠人石回答说:“够了,不要再说它了!那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散木,如果用它做成船,那么船一定会沉没;如果用它做成棺椁,那么棺椁定会很快的朽烂;如果用它做成器皿的话,那么它会很快地毁坏;如果用它做成屋门,它也会流脂而不合缝的;最后用它做成屋柱,肯定也会被虫蛀的侵蚀啊!所以,这是一棵没有任何材料价值的树啊!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长的如此巨大而且如此长寿!

庄子写人叙事优异之处在于,能用小而短小的寓言故事,揭示给我们一个深刻而意味深长的道理,人或是动植物,如果以过份的华美和装饰来招摇过市,那么它一定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孔雀在展开自己那美丽的屏风时,也把本性中那最贪婪的成份给点燃了起来。

人生,是在朴实平凡中度过还是在锋芒毕露中展现

通过这则故事,庄子想对我们说明什么呢?人的一生,是该锋芒毕露极尽展示所能?还是该隐忍收敛平凡淡泊一生呢?

个人认为,人活一世欲之所存大焉,何为欲?人之大欲所在,无外乎金钱与权力,在物欲中肆意妄为,在酒色里醉生梦死,有些人有一点的才能就宣扬的沸沸扬扬,他们望着名又看着利,他们在名利面前使尽浑身的解数,有些人更是不择手段地攫取和霸占,可是结果呢,他们由于树大而招风,由于过分的招摇与华而不实的能力,成为了第一批的倒下者。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心有大智慧身系天与地,早就不被外物的欲望所引诱,他们就像那棵栎树一样,隐藏了自己的才能,遮住了自己的风华,默默地与天地自然共舞,他们不尖锐不锋利,看似有如沙石般沉寂无声,不引人注意也不招摇生事,他们没有宝石般那么熠熠生辉,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从土地里挖走,然后经过千刀万斧的雕琢,变成别人眼中的玩物,完全失去了自我。

人生,短而有限,有些人热烈而急促地活着,他们的一生轰轰烈烈却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而有的人一生平淡而又简单,他们平淡与简单地经历着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慢慢地走四处地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争不抢,在平平常常中感受日月星辰的变化与四季轮回的更替。

他们因为不锋芒毕露所以不招人嫉恨,因为不招摇过市所以也不招无妄之灾,他们的人生,可能会有些平淡可能还有些寡清,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也没有浩瀚千里波澜壮阔,可是,他却如小河般涓涓细流地与家人长久地呆在了一起,他们安享着自己不太锋利的一生,与爱的人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走过了漫漫的人生之路,他们看似无所做为平平淡淡,其实却感受到了幸福的真谛。

其实,简单平凡朴实才是生活的本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世界是那么的浩瀚而我们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我们普通的一生,我们所有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都是些最平凡的事情了,菲.贝利说“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这可能也是平凡的力量所在吧!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其实什么样的人生都在于自己的选择,庄子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战乱纷争,所以生存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庄子把人只要活着就好,把安全放在了首位,他认为,山上的良木是自己招来的砍伐,油脂可燃是自己招来的煎熬,桂树由于可以食用,所以遭人砍伐,而漆树由于可以做涂料,所以遭人割取。

他说“世上的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途”,是劝诫人们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从而招来不必要的灾祸,世间那些功名利禄都如同过眼烟云,大的作为就是无为,世间本无所谓高低,无所谓对错,无所谓真假。

他借用栎树对匠人说:“那些山楂树、梨树、橘树、柚子树,他们都是质地细密的果树。成熟后被人打落一地的果子,打果子的人把树干、树枝都摧残坏了。大的树枝被折断,小的树枝连同果子一起被扯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的果实,才导致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万物无非不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我的无用才是我的大用,如果我对人类有用,我还能长那么大吗?”

纵观自然界,那些可怜的动物或植物,只是因为它的皮毛或是爪牙,它们的枝干或果实,它们的身体或是内脏,对人类有一点点有用的作用,就遭到了非人的折磨与伤害,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一幕幕,真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所以,有时太过于锋利在割伤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

所以,生命可以在闪耀中现出绚烂,但是真实却在平凡中才能显现出来,真实的人生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无所顾忌,平凡的人生可以朴实无华,但也要真实勇敢的去面对,而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向不一样,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就是等同的幸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