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处钓鱼,放达性情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宋在战国时属魏,魏都大梁,因又称梁。《史记》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田子方》《徐无鬼》两篇于魏文侯、武侯称谥,而《则阳篇》《秋水篇》径称惠王的名字,又称公子,《山木篇》又称为王,《养生主》称文惠君,看来他大概生于魏武侯末叶,现在姑且定为周烈王元年(公元前年)。他的卒年,马叙伦定为赧王二十年(公元前年),大致是不错的。
我们根据现在的《庄子》33篇中比较可靠的一部分,考察他的行踪,知道他到过楚国一次,在齐国待过一响,此外似乎在家乡的时候多。和他接谈过的也十有八九是本国人。《田子方篇》见鲁哀公的话,毫无问题是寓言;《说剑》是一篇赝作,因此见赵文王的事更靠不住。倒是“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游乎雕陵之樊”,“庄子行于山中,…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一这一类的记载比较合于庄周的身份,所以我们至少可以从这里猜出他的生活的一个大致。他大概是《刻意篇》所谓“就蔽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的一种人。
归真的讲,关于庄子的生活,我们知道的很有限。33篇中述了不少关于他的铁事,可是谁能指出哪是寓言,哪是实录?所幸的,那些似真似假的材料,虽不好坐实为庄子的信史,却满足以代表他的性情与思想,起码都算得画家所谓“得其神似”。例如《齐物论》里“庄周梦为蝴蝶”的谈话,恰恰反映着一个潇洒的庄子;《至乐篇》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又分明影射着一个放达的庄子;《列御寇篇》所载庄子临终的那段放论,也许完全可靠: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日:“吾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齋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日:“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