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于尼采与庄子之间 [复制链接]

1#

年3月中下旬,我应邀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与我一起接受了香港电台的访问。本文即为录音记录,略有润饰。

郑:陈教授可否跟大家谈谈研究哲学的经过。

陈:我先是入读台大中文系,然后再转读哲学系,原因是那时看不懂哲学书,完全是出于好奇。大学课程都是以西哲为主,如形上学及宇宙论等,大学快要毕业时,学士论文写洛克(JohnLocke,—),当然他在有关政治方面的自由理论影响很大,但当时专业是哲学,所以重点在于知识论方面。学位完成后,我就发现好像没有了自己,直到在研究所读到尼采,才感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感,然后从存在主义转读庄子。庄子一直都是褒扬主体生命,但其主旨更在高扬人的生命情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尼采与庄子这两位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权威体制,所以十分独特,很有反叛精神。

郑:这大概与当时台湾的文化气氛有关系。我记得读中学时,你写有关存在主义的作品,我们中学生都有看。其实,中学生怎会看得懂?但那时大家都感到苦闷,而存在主义好像正好能碰到你灵魂某处。

陈:当人自我迷失和没有方向时,存在主义可以把你心灵深处的东西点燃了。我想起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主角忽然变成了一只虫,要赶着上班,却没法出去,充分表现出空间的囚禁感,时间的逼迫感,现实生活的压力感。可是,进入到庄子的世界里,蝴蝶飘然飞舞的那份感觉很不一样。读书也成了重要的精神食粮,不管读的是尼采或庄子,都能内化到生命世界里,有助于安排自己的生活,为生命找到一条出路和通道。

郑: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在你研究范畴中,你喜欢的哲学家,好像在文学、艺术想象空间上都是特别宽广的,对美的追求特别强烈。

陈:这是很切合我内心感兴趣的议题。现在的哲学,因为受科学哲学影响甚深,有欠想象力。其实,从拍拉图到庄子,以及尼采,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美感方面,现代社会都很缺乏庄子所谓“游心”的概念,庄子的“游心”不仅是使人的精神处于宽广适意的情状,更是艺术人格的流露。

一、厘清文化与哲学

郑:儒家也有讲“游于艺”,能够让自己飘浮在整个宇宙空间中。可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哲学主流都是讲分析哲学和数理逻辑。陈教授研究哲学,当然会触及这方面的问题,尤其大学以后,你与殷海光先生关系较为密切,他一直强调以数理逻辑作为思辨分析的基础。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陈:我想,在哲学领域中,思辨是十分重要的,西方哲学重点在于概念系统的推展和方法学上的训练,这是西方哲学的长处;中国哲学则不同,与文学十分接近。我个人认为,必须先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环境,当时要解决种种现实的问题,大量的死亡,人类面临一个激荡的情境。因此,先秦诸子除老庄外,其他都是以政论为主,只有老庄,才能带引人走到另一个境界和思想园地。

道家的思想内容和我现实中追求的自由民主是相应的,从老庄中能够寻找古代自由民主的理念,这样可以把现代观念和母体文化结合起来。后来,我提出了“道家主干说”,让很多人误会。其实,文化主体仍是儒家,但是哲学和形上思维方式,以及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议题还是道家提出的。这引起很大争议。后来,我花了十年时间,重新整理《周易》经传,因为我认为易传的哲学化应渊源于道家,而不是儒家。因为哲学中最重要的是道论,这是源自老子的,孔孟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另外,四书都没有谈阴阳,阴阳之说是从老子到庄子;而且“对待”与“流行”的思想和孔孟并不契合,“对待”思想源于老子,“大化流行”来自庄子,是老庄很重要的思维方式。

郑:孔孟主要是道德哲学和政治社会哲学的探索,以伦理学为主的。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常批评道家的逃避、退隐,以及不负责任的自由。他们从政治哲学出发,认为自由有其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认为中国式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我想,这导致道家哲学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始终没有被当作正事来讨论;即使有不少讨论,也只是边缘化的,只可跟文学艺术合流。

二、道为世用

陈:一直有个普遍观念认为,“进则为儒家,退则为道家”。事实不然,像道家老子认为社会现实的政治,是建立在宇宙论的基础上。研究哲学,要看当中的哲学进路,道家考虑有关人的问题,是从宇宙的规模来讨论人的存在。譬如说,老子最有名的是“无为”,可是他也说“为无为”。“无为”的意思就是不要有主观性和强制性的作为,特别针对统治者而言,有了权力,就不能滥权,所以,不要强作妄为,要自然无为和收敛权力,考虑人性和人情于自然,就是要了解民情。所以,他的“无为”,还是“为无为”,“以百姓心为心”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就给人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老子又说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套用罗素的说法,就是人生有两种意志,分别是创造的意志和占有的意志,老子赞成的,则是提倡创造的意志,收敛占有的冲动。

郑:士大夫阶级“进则为儒家,退则为道家”,其实是把老子的话庸俗化,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身上,成为了一种文化生态,可是讨论哲学时,就要抽离这些最现实的考虑。

陈:即使从现实的层面来说,也是很有道理。事实上,老子的思想是很积极,就像尼采和弗洛姆提倡“给与的道德”,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慷慨。庄子则是一个对生命比较大的抗议分子,好多人以为消极是从他而来,因为他对于儒家很多形式化、僵化的东西批评较激烈。但《庄子》里像鲁侯养鸟、混沌之死、观鱼之乐、庄周梦蝶等故事,都很有启发性,说明了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以及给予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完全契合自由民主思想。推行民主自由,也要考虑别人的处境和要求,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允许多元发展和不同的存在方式,不能只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

郑:陈教授以前研究洛克,说的是要保护个人权利和财产,都是从现实政治考虑分配权力和义务,以及法律的订立等问题;后来研究的老庄,则是从精神上来说明民主,重要的是让出一个空间。

本文选自《庄子浅说》作者:陈鼓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