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火车站被投诉存在错别字,70年竟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688084.html

兰州,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黄河之滨、西北重镇。然而,当游客们踏出火车,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想象时,却被兰州火车站上的一对错别字所震惊了。火车站的招牌上竟然写着“兰州”,但“兰”字的构造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明显区别,而“州”字更是带着弯勾。这样的错别字,让游客们不禁产生了疑惑和猜想。到底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隐藏着更深的含义呢?故事的谜底,就藏在一个书法大家的故事之中。

1

从古至今,兰州素有“黄河之滨,西北重镇”的美誉,作为甘肃省会,它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旅客们踏出火车,怀揣着对西北风情的向往时,却被兰州火车站上两个巨大的“错别字”所惊呆了。

“看,兰州人连自己的城市名都写错了,真是可笑!”一个游客不禁指着火车站牌上的“兰州”大字发出惊叹。

按照我们平时所用的写法,兰州的“兰”字上下两横大体上差不多长,只是中间的一横稍短;而“州”字的中间和最后一竖是垂直的,没有任何弯勾。

然而,兰州火车站的“兰州”二字与众不同。大家都看到,“兰”字的中间横和最下面横的长度相同,只有最上面的横更长;而“州”字的中间和最后一竖上有明显的弯勾。

这样的写法,在我们眼中,不仅不是个小问题,简直是个巨大的汉字错误!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于是,游客们纷纷议论纷纷,说法千差万别。

有人认为,可能是装字的工人在安装时,由于粗心大意,搞反了字的结构。

这个解释的确可以解释为什么“兰”字的写法出现了问题,但是对于“州”字为什么带弯钩,又有如何解释呢?

于是,又有人解释,很可能是由于灯管不亮、质量太差,导致字的笔画缺失。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但是,如果是因为这样,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人投诉,而工作人员又为何没有考虑进行更换呢?

实际上,并不是工作人员无视了游客的投诉,而是他们背后隐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扰。

2

命运如同河流的流转,时而平缓,时而急速。也许在曲折的河流中,会有一块匾额,见证了一个人的坚持与奋斗。

张邦彦,他出生于甘肃天水张氏家族,一个书法大家的家族。从小,张邦彦就生活在书法的氛围中,受到家族的优良环境熏陶。在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展示出与年龄不相符的书法功底。

当长辈们看到他的天赋时,他们看到了家族的未来之星。他们期望着将他送入名校,毕业后接过家族的家业。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家族的兴衰与他的人生发展发生了交错。

由于一连串的不幸,张家的家道中落,张邦彦被迫辍学打工维持生计。虽然他的人生道路顿时变得坎坷,但正是这些苦难锻炼了他的意志力和专注力。

因为他写字的才华,张邦彦被当地报社看中,聘请他负责缮写和印制工作。这使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年,他因出色的书法技艺被调往省级组织工作,负责为省级官员撰写应酬文字。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导师——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是当时的大人物,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草书书法家,被尊称为“中国草圣”。他看到了张邦彦的书法作品后大为赞赏,认为他有潜力成为一位书法大家,于是亲自指导这位年轻的书法爱好者。

在于右任的指导下,张邦彦的书法艺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随后,他在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和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为书法艺术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年,年过七旬的张邦彦接受了文化部的邀请,为天水麦积山石窟撰写碑文,并顺便篆刻了碑额。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全国四大石窟之一,而他书写的《麦积山石窟维修记》碑文便镶嵌在麦积山一号窟和东门之间的石壁上。

除此之外,张邦彦还受邀为故宫博物院60周年庆祝活动书写字体,受到全国书法家的一致好评。然而,对于张邦彦来说,这些作品都不是令他自豪的巅峰之作。

真正让他自豪的是那块挂在兰州火车站上的匾额。当他看到那块匾额时,他看到了自己奋斗的痕迹和付出的汗水。那匾额上的字迹无懈可击,流淌着他的心血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这块匾额不仅是他个人成就的象征,也代表了甘肃书法艺术的繁荣。通过这块匾额,张邦彦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书法的执着和追求。

3

在年的兰州,兴建了一座全新的火车站。一年里,大大小小的庆典和活动纷至沓来,但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火车站邀请了张邦彦先生为其题写匾额。

张邦彦先生是一位热爱家乡的甘肃人,对于能为老家做一些事情感到无比庆幸。他深知作为兰州的门面,匾额两个字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心设计一幅能够体现家乡独特风格的匾额。

为了做好这个匾额,他翻遍了所有关于“兰州”二字的书法作品,仔细分析鉴赏,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随后,他将所有考虑到的方案列了出来,进行比较和思考。

然而,初步方案都惨遭否决。最初,张邦彦先生打算使用繁体字,因为这样更能凸显出文化的底蕴,也有更多的设计空间。但是考虑到国家正在推行普通话和简体字,以及很多人未曾上过学,对于繁体字毫无认识。而作为火车站,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实用性也非常重要。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知道这里是兰州火车站,如果使用繁体字可能会导致乘客无法辨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张邦彦将重点转移到简体字上。然而,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既有好处,也有弊端。相比繁体字,简体字更加简单明了,但在创新上可能会受到限制。

为了让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这两个字是简体字的“兰州”,同时凸显汉字中的美观和内涵,张邦彦创新了一种写法。他决定将“兰”字上长下短,打破了传统。这样一来,底部的面积减少了,整个匾额显得更加宽敞。与此同时,也寓意了兰州人相互歉让、融合在一起的精神。

“州”字也有特别的处理。中间一竖和最后一竖都形成竖弯钩,体现了兰州历经战火而不断重整旗鼓的刚毅。

这两个字不仅在美学上进行了创新,也从人文精神上进行了思考。这样的设计绝对称得上是高明。

类似的例子还有德云社的牌匾。一位人在德云社门口揶揄道:“都缺德啊,怎么宣扬中国文化,德都写错了。”

大家对相声演员的印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人,然而这样的人设下,竟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事实上,这不是郭德纲本人的设计,而是由他的前辈侯耀文大师创作的。

有人说,这是侯耀文先生提醒自己的弟子要谦逊,多反思,不要让自己吝啬的性格占据上风。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厦门大学的校匾上。校名本应为鲁迅先生的手写体,但有人发现校匾里的四个字中有三个是错的。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做出了解释。在“厦”字中间多了一点,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耐心;而“门”字中间没有一点,是为了让学生变得谦虚;“学”字没有宝盖头,是为了告诫学生们学无止境,要保持一颗一直进取的心。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只是为了哗众取宠。

无论如何,这些特殊的设计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不是错别字。在网上关于错别字的话题引起了热议,许多人都在问现在既然汉字规范了,为什么还不进行更正?

无论修正与否,这些匾额或校匾都展示了设计者们的用心与思考。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意境。无论是兰州火车站的匾额还是德云社的牌匾,或是厦门大学的校匾,它们都成为了各自地区的独特景观。

4

但为什么这个字体没有被修改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甘肃和兰州的多民族融合背景。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不同民族带来了不同的信仰、习惯和文化传统。因此,如何统一和融合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而“兰州”这两个字所蕴含的融合和谦让的含义非常适应这种情况,也非常协调。这两个字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具有了文化价值,成为了兰州的一个重要象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时间的沉淀会赋予事物更高的价值。如果在当时张邦彦刚为火车站题字时就提出修改,那么可能会有较大的可能性。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而且张邦彦先生也已经在年去世。直接修改这个字体是对他的不尊重和不解释。

当然,如果只追求整齐的印刷体,那可以选择一模一样的字体。但这样会丧失许多特色和文化价值。这两个字经历了历史的沉积,比简单的印刷字体更具有意义。到现在,这两个字并未造成重大的困扰,反而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第一名片,也是给游客的第一印象。不只是兰州火车站,许多火车站都拥有名人题写的字体。这些题字不仅展示了名人书法家的风格特色,也寄托了对城市的期望和祝福,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火车站一样,德云社的牌匾、大学等地也是如此。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好的艺术作品并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争论也是艺术进步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那些特殊的字体和题字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们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对城市的祝福和期望。通过保留这些独特的字体和题字,我们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这些独特之处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结语

这些匾额的设计者们都没有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作品上,他们并不追求个人的荣誉和成就,而是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融入到作品中,将它们留给后人欣赏和思考。正如庄子所说,真正的才子和圣人并不追求名利,而是默默地付出,为他人留下美好而深远的印记。

尽管这些匾额上出现了错别字,但我们并不应该对此过分纠结和责备。正如爱迪生所言,错误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这些匾额上的错别字虽然是瑕疵,但也成为了兰州火车站的特色之一,正因如此,它们才与众不同。

在兰州火车站这两个“错别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执着的书法大家和一个奋斗不息的城市。它们或许会被一些人嘲笑和诟病,但它们也为兰州火车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气息。就像那两个字一样,兰州火车站以其与众不同的风貌,逐渐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正如名言所说,艺术源自生活,而这些兰州火车站的错别字则成为了甘肃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