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人物研究许由的逍遥和任性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26/i5vcb4z.html

许由的逍遥和任性

许由,上古尧舜时代的一位得道高人,生卒之年已不可考,我们只有从一些典籍文献和民间传说中了解其人其事,想见其人风采。关于许由的传说悠久且繁富,在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一带民间都有流传,古籍方面,最早的记载见于《战国策·赵策·郑同北见赵王》篇:“郑同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其他史书和文献亦多有提及,举其要者如下:

庄子《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涂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犹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吕氏春秋》的记载和《庄子》多有重合之处:“昔者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夫子为天下而天下已定矣,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不治之舆?而既已治矣,自为舆?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淮南子》:“夫许由小天下,而不以己易尧者,志遗于天下也。”

《史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

汉·蔡邕《琴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山而饮,人以一瓢遗之,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沥沥有声。尧大其志,乃遗使以符玺禅位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后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三国·谯周《古史考》:“许由隐箕山,恬泊养性,无欲于世,尧礼待之,终不肯就。”

有关许由的民间传说,有“许由春耕“,”许由住山洞“,”许由颍水洗耳“,”许由和巢父“,”许由弃瓢挂树“等等。综合各种典籍传说,我们不难还原许由的本真面目,洞悉许由的精神境界,了解其为人处世哲学。许由,上古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闻其才德,欲让天下于他,许由坚决拒绝,并认为尧的话弄脏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河边洗耳,后终身隐居在箕山,死后葬在箕山。不管文献的记载和传说多么丰富,其生平简单到可以一言以蔽之,因为重复的多,发挥想象的多。

许由不慕名利,谦让退隐的道德品质尤其令人敬仰,许由被视为中国传统隐士的鼻祖,同时也被视为道家的始祖,许由以天下为公,谦虚谨慎,恬淡寡欲,独善其身,轻视名利,自由不拘,许由思想行为体现了其后老庄道家哲学精神。道家学派,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从许由诸多传说事迹来看,许由完全具备原始道家的思想风范,重要的是许由他有具体的行动,如果说老子是道家理论的创始人的话,那么许由就是道家学说实践的始作俑者。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说孔子论列古代的圣人贤人都非常详细,唯独对许由只字不提,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又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来如此,孔子不提许由,按司马迁之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囿于门户之见,思想难容。司马迁本人对许由可是非常赞赏,他自己说亲登箕山,我们知道许由死后就葬在箕山,他是干什么去呢?很明显是专程瞻仰许由的坟冢,至于司马迁没能为许由单独列传,我想还是因为资料匮乏。

《庄子》一书先后八次提到许由,开篇《逍遥游》就有许由的事迹,我说庄子的逍遥任性哲学直接受到许由的影响,许由让王拒绝了尧帝,庄子则拒绝了楚庄王要他为相,许由就是庄子逍遥任性哲学立论的关键人物,也就是重要的论据。今人陈鼓应教授是庄子的研究专家,陈教授说:“世人常汩没嗜欲圈里而不得超拔,涉身于名位场中而不得自由,庄子则扬弃一向为大众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世俗价值。”陈谷英教授说庄子,这话说许由更恰当,许由让王就等于摒弃了世俗价值。许由让王,还有一重要理由是你尧帝治国已经不错了,我许由接过来也未必比你治理的更好,这一点表现了许由虚怀若谷成人之美的道德风范。更进一步,许由说我不为名不做徒有虚名之事,我的所需甚少欲望浅淡,我有我自己的位置,我不能也无意代替你。英国诗人马洛说过,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按自己的意思过一生。许由淡泊宁静,他甘心做他自己,他在箕山隐居了一生,自耕自种自食其力,不当任何人的奴役。林语堂先生说,就他自身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许由就是顺其本性身在天堂,他逍遥任性志在优游,他拒绝了帝尧的禅让,他因此没有天下之累,没有名利之想就超然物外,不凝滞于物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就无所依赖。许由所为是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要想如此逍遥任性,一要看透,二要放下,看透是眼光,放下是决绝。看透什么呢?身外之物的虚妄;放下什么呢?虚妄的身外之物。回到自己的内心,无欲无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欲即神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