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伯虎的诗中,既有出世之感又有入世之意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唐伯虎,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除了唐伯虎点秋香,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有他的画。今天不讲他的风流,也不说他的画,只来讲讲他的诗。

《桃花庵歌》全诗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是唐伯虎的名诗桃花庵歌中的一句。

《桃花庵歌》写于弘治十八年(年)。据《唐伯虎年表》记载:这一年,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唐寅曾中过解元(乡试第一),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前程毁灭。此后,他抛却了名利的妄念,过起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唐伯虎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此诗中唐伯虎以桃花仙人自喻。诗作前半部分描绘出了,诗人徜徉于桃花和美酒之间,悠然度日的自在闲适景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宁愿老死于花酒间,也不愿意趋炎附势的高洁态度。

来看一下全诗大意: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着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些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眠。

半醒半醉地过了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过了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的车马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

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向往和乐趣,酒杯花枝才是贫贱之人的缘分和爱好。

如果将别人的富贵和我的贫贱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为权贵奔走效力,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

别人笑我太疯癫了,我却笑他们太肤浅。

记得豪门贵族的墓冢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这句诗浅显易懂,却又饱含深意。

唐伯虎将自己的住所起名为桃花庵,在门前种满了桃树,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直是一派桃花源里悠然自得的景象。

桃花源乃仙境的代名词,恰好唐伯虎又以桃花仙人自居,仙境中住着仙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桃花朵朵、仙气缭绕的画面。循着这样的意境再联想,仿佛可以体会到树上挂满颗颗仙桃,微风吹拂处,桃香醉人的感觉。

前半句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意境,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诗人唐伯虎精神富足的状态。

精神虽富足,但是也需要食饱衣暖。

诗的后半句便把读者从出世的意境中拉了出来。唐伯虎需要卖了桃花来换取酒钱,这就需要他与社会产生交集,回到一种入世的状态。

除了文采斐然之外,唐伯虎的画作更加出名。有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画,卖画也是唐伯虎的经济来源之一。

官运欠佳的唐伯虎,依然有着安身立命的强大本领,让他得以享受这种半隐居的生活。

如果说前半句描绘了一种出世的意境,后半句则表现了入世的状态。

成化二十一年(年),唐伯虎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入京参加会试。一路以来,唐伯虎学业优秀,考试屡屡拔得头筹,这也是他努力进取的结果。

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入世”,倡导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完善自我,在社会上建功立业,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意想不到的是,弘治十二年(年),唐伯虎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科场遭陷,仕途无望,这对于一个学霸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有句名言说得好:“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好在唐伯虎的文采画艺俱佳,从此他便以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

历史上,也有一些弃官归隐的诗人,比如,陶渊明、苏轼、王维、孟浩然等。他们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依然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

庄子的道家思想讲究“出世”,秉持一种清净无为、复返自然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认清自身的定位,做好本分的事情,舍弃世俗的攀比与贪婪。

不经历夏花的绚烂,怎能体会秋叶的静美。

年轻时,我们应尽力拼搏进取。前方的景色虽美,也需付出努力才可接近。拼搏的道路上,难免有困顿和失意,不妨韬光养晦,安之若素,依然可以找到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从唐伯虎快意人生的诗句中,希望我们能领会到深意,并得到一些启迪。

此篇文章,发表在《一口气读懂诗词名句》系列图书第三册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