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其实是我们理解错了,道根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道德经》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四十章,用时下的语言来形容就是“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短短21个字,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却是风卷云涌。我们今天换一种方式,在解读之前,先看一道行政测试题。

国考题: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在剩下6分钟的时候,陆地上开始闪现动物的背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一切大局一定。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地球的历史很长

B.地球生命的历史很长

C.地球生命的出现时间是相当晚的

D.地球的历史如一个小时那样短暂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主要是说明“地球生命的出现时间是相当晚的”。据此,我们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道德经》四十章意在说明什么呢?前人要通过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呢?《道德经》流传至今,这21个字能独立成章,说明上下两句必然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这21个字意在解答一个疑问——万物是怎么来的。

那万物是怎么来的呢?老子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只是随之而来新的疑问便出现了,真可谓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有”和“无”从哪里来呢?换言之,为什么会存在有和无?如果有和无来源于道,那道为什么能生出有和无呢?老子知道世人会有此疑问,于是留下了十字答疑真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就在这10个字里面。

“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老子用“道”代表宇宙的本体。中国文化自盘古开天地,代代相传,老子说的道也是《易经》中的“易”。何为易?日月为易。日为阳,月为阴,易的含义是阴阳相交,合二为一,这也是“明”字的含义。易,非日非月,非无非有,所以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子思用“中”来形容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为道之体。

当然,子思作《中庸》并非个人独创,而是有本而来。《尚书·大禹谟》上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所谓的尧舜禹相传的十六字心法。《西游记》中,孙大圣的金箍棒代表中,故定义为“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铁”。

《西游记》第三回: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西游记》表面看是神话故事,其实是一部文化巨著。“能中何用”暗示金箍棒代表“中”,“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取“允执厥中”之意。猴王为心猿,代表真心,真心即道,故而猴王能对金箍棒随心所欲,金箍棒与猴王本就为一。

道体为中,那道之用是什么呢?管仲有言:“虚而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德为道之用,也就是无和有,无为上德,有是下德。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道既然是“寂然不动”,那道之用是如何显现出来的呢?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下更晕了,寂然不动的道竟然产生了“道之动”,这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佛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佛的弟子富楼那尊者问佛,我们的自性本自清净,为什么要生起第一念无明?为什么要生出这个世界来呢?参考慧能大师的悟道偈,就能体会到富楼那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多么的严重。“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哪里知道自性本就清净圆明,不生不灭,如如不动。佛祖如何解答弟子的疑问呢?

佛祖曰:“觉明为咎。”结合众生的智慧,佛祖的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之后金刚藏菩萨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次佛祖举了一个类似“眼冒金星”的例子。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揉揉眼睛,便会看见空中有金星出现,等眼睛恢复到正常状态,空中的金星就消失了。此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这个时候不能问金星什么时候生出来的,“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因为空中本来就没有金星。

空中本来就没有金星,我们却以此为真,这就是佛家说的“颠倒”。为什么会出现金星呢?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什么意思呢?自己悟吧。庄子看见世人不解,便演绎了一个故事,以此来教化众生,这就是有名的“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做了一个梦。他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然飞舞着,四处游荡,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成的。庄周醒后有些迷惘,他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了。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

庄子其实已经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天地万物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幻觉。当然庄子并非孤军奋战,道家的另一本著作《关尹子》对此也有类似的描述。

《关尹子》节选:

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道为什么要生万物?万物“譬如水中之影”,道如水,“所谓水者,实无去来”。道家把悟道的境界描述为“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为什么会这样呢?梦醒了,梦中的万物还存在吗?我们常说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道生万物,人能做梦,这就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如何理解老子说的“玄牝之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