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派的中心思想是进入自由世界,这个思想在天道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如何认识道的问题。由于道与物是不同的,所以认识道要采取一种与认识物不同的路线。《大宗师》记载的南伯子葵与女偶的故事,说明的就是如何认识道的问题。南伯子葵问女偶:“道可得学邪?”女偶回答说:“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卡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己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己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己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
女偶所说的圣人之道指的就是对道的认识,圣人之才指的是对物的认识。卡梁倚代表的是世俗学者,世俗学者只有对物的知识,而没有对道的知识。女偶代表的是庄子学派,庄子学派对道有认识,而不屑于去研究具体事物。在庄子学派看来,认识了道才是真正的圣人,而追求关于物的知识不是真正的圣人,所以女偶要教导卡梁倚,让他成为真正的圣人。教导的具体内容就是“外天下”、“外物”、“外生”,也就是把由物构成的现实世界逐渐地从精神世界中排除出去。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朝彻”与“见独”的境界,所谓“朝彻”就是心志像早晨那样清彻,所谓“见独”就是见到了那个独立自主的真道。一句话,认识道就要排除关于物的知识。
南伯子葵还进一步追问女偶是从哪昕到这些道理的,女偶回答说:“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所谓副墨指的是文字,洛诵指的是诵读,瞻明指见解明白,聂许指用耳听到,需役指勤行实践,于讴指咏叹歌吟,玄冥指深远幽寂,参寥指参悟空虚,疑始指迷茫之始。副墨、洛诵、瞻明、聂许、需役大体指的是一般的认识路线,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要采取目见耳听、读书实践的方法,这些都属于较低的层次。于讴、玄冥、参寥、疑始大体是认识道所采取的路线,不同一般,比较富于神秘性,这些活动属于较高的层次。这段话的寓意也很明白,认识道与认识一般事物是不同的,认识道的方法更加高级。
《知北游》篇记载的“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的寓言,以及“泰清问乎无穷”的寓言,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庄子学派的这些思想,对于认识物的看法是比较合理的,对于认识道的说法则是形而上学的、神秘的。
要把握道就要放弃对物的追逐,庄子学派讨论物都是为了劝说人们放弃对物的关切而服务的。庄子学派对物的讨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指出来物本身的情况如何,一个是教人们如何对待物,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