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名隐士的完美人格,为庄子的自由思想,提 [复制链接]

1#

以关尹、老聃为代表的道家的求道思想,对庄子心灵哲学的核心内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影响了庄子的“无功无名”、“无用之用”的人生观。我们从百家争鸣中各家各派的学说中,都可寻见庄子心灵哲学的踪迹。

中国哲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门针对隐士的哲学,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隐逸之风的产生源于强权政治的出现,而且隐逸之风尤其针对的是“士”这一阶层。

底层民众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从而对宇宙人生以及自己的命运从未产生过质疑,同时对于专制强权压制于他们身上,所产生的精神痛苦感受微乎其微,长期的心灵蒙昧使得他们对于这些痛苦逆来顺受。

但是士阶层却不同,他们在知识构成上与底层民众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强权和礼法不合理的压制,使得他们内心常常经受矛盾和痛苦,他们既不愿意受不合理强权的压制,又不可能出卖自己心灵的自由和尊严,去屈服于强权,所以隐逸之风自然盛行。

最早的隐士有《庄子》一书中记载的许由、巢父、善卷,这些隐士存在的时期几乎与尧舜同时,他们代表了这一时期隐士独有的风范和特质。正是由于历史上固有的隐士之风的延续和盛行,给庄子的心灵哲学提供了理论氛围。

自此看来,隐逸之风本身就是庄子心灵哲学产生的温床,庄子大赞许由拒绝尧的让贤行为,突出表现了庄子通过非政治化的个体态度,来追求心灵的自由,在成仁成圣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隐逸之路。

此外《庄子?让王》篇中记载了许多贤者拒绝让贤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庄子构建了一个典型的、标准的隐士形象。隐士人格上的完美和心灵的自由境界,成为庄子哲学思想所追求的目的之一。

庄子也正是在古人流传下来的隐逸之风中,体会到了应如何在混乱的现实社会中,保全自身的安危以及心灵的宁静。

所以正是自古以来这些游离于尘世之外的隐士,以及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理想完美人格,为庄子的心灵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论上大的氛围以及导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