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首富孙正义可谓是富可敌国,可是像他这样如此聪明富有的人却还是特别佩服一个人,曾经表示如果不是有他的指教,也就不会有他如今的软银了。
而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曾经一度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是有多么的厉害呢?
他在27岁的时候就创办京瓷公司,也就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将京瓷从一个很小作坊做到了世界强的行列。52岁时,他进入了自己从未涉足的高科技领域,创办第二电信公司,也不出所料做到了世界的强企业。
可是就是这样人生圆满的稻盛和夫却最终选择了净身出户当了一名和尚,每天都踩着草鞋敲着木鱼在平静中度日,最后还被日本首相力邀出山,拯救即将倒闭的日航。
同样,就在稻盛和夫接手日航的天后,日航开始由亏转盛,重新回到了世界强行列。
作为妥妥的“大佬”,人生岁月八十余年,稻盛和夫积累下来大量的人生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也不愿合群,说明了三种性格缺陷
歌手周华健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扪心自问,我们是希望有几个朋友的,能够无话不说,在人穷的时候,还能拉一把。
可是,茫茫人海,谁是你的朋友呢?很多人,混到一定年纪,发现自己一个朋友也没有,对于聚聚散散的事情,也很讨厌。
若不是为了工作,也许你都不去参与应酬了,对于客户,都懒得理会。
也有人鼓吹,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习惯独来独往的人,是真正成熟的。
任何事情,都有双面,看过好的一面,还要去发现坏的一面。
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也不愿合群,说明了以下几种性格缺陷。
01
社恐比较明显,在人群中显得局促不安。
我有一次深刻的体验: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举行朗诵比赛,班里先举行预赛,所有人都要参与。
为了这次比赛,我练习了很久,还模仿电视主持人说话,让自己变得优秀。
到了预赛那天,我拿起书,站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段,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
本来,同学们是鼓励我,但是我却害怕到语无伦次了。老师在讲台上,给我领读,但是我也跟不上节奏了。
我彻底放弃了,瘫坐在座位上。之后,我遇到集体活动,就下意识地躲避。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次失败的社交,可能影响很久,甚至是一生。
为了谋生,混进了人群,和同事客户等人打交道,但是每一次在群体里,都是努力克制自己的紧张感、恐惧感,故作镇静。
每次参加过社交活动,离开现场,就“长舒一口气”,好像遭遇过了“一大群敌人”。
在推杯换盏的过程中,也会紧张到不能完好表达,从而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当时不很在意,但是过后,觉得自己错过了人脉关系扩展的机会,或者厌恶自己的表现。
02
习惯性封闭自己的内心,很多话想说不敢说。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是父亲,但是长期被妻子赵美兰压制,没有说话权。
看着女儿苏明玉被妻子小看,还拒绝供养苏明玉去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苏大强却毫无办法。在内心深处,苏大强是想站出来说几句的,也希望女儿能够过得好。
直到妻子过世之后,苏大强才稍微开朗了一些,但是他仍旧在逃避家庭矛盾。
后来,苏大强老了,和苏明玉交谈,“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的委屈都说了,把曾经想说的话,都说了。
苏大强说,他想要给女儿买本子,也存好了钱,但是没有行动......
在生活中,很多人就类似“苏大强”。
在家里,是妻管严,一切都听从爱人的,自己有想法,但是害怕被反驳,或者说了也不算,索性就放弃。
在社交场合,想到了什么,但是支支吾吾老半天,没有说;说了一半的话,也咽下去了。
还有人,用庄子的话来掩饰自己的不合群。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事实却证明,庄子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不是不合群,而是头脑清醒,知道情感的取舍。
他和惠子是知己,常常在一起辩论,无所不谈。一条鱼的想法,都变成了他们争执的焦点。
他和孔子也很熟悉,还促膝长谈。
楚国的国君,也要请庄子去做官,不管成还是不成,都说明一个事实——庄子名声在外。
当我们习惯了“慎独”之后,还得习惯“慎众”,若是你一直强调自己要独处,就说明了性格有点走极端。
把自己封闭起来,不社交,一直沉默,其实是对别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别人也不能猜想你的言行举止,从而社交就有了隔阂。
03
总是担心身边的人在伤害自己,安全感不够。
“疑邻盗斧”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若是你觉得某个人像盗贼,就会越看越像,甚至变成肯定的态度。
如果你身边,多几个偷盗斧头的人,就会觉得“我遇到的人,没有好人”。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也慢慢涌现出来。
既然群处是不安全的,那么一个人独处,就安全了。
人,到头来只能“靠自己”。看起来好有道理,但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觉得对方在伤害你,对方凭什么要保护你?
一个人坚持靠自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只是那么大的能耐。要成大事,还得靠大家。
社交的安全感,需要彼此很熟悉,知根知底。而知根知底的根本,是多一些接触、合作等。
你不愿意看到花的凋败,就拒绝撒播花种。这样的思维,显然是不符合人生发展的。
04
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0%却要靠人际交往。”
一个人可以性格内向,也可以性格外向,但是不能完全拒绝社交,不去交朋友。
社交圈可以小一点,但是一定要有。
做到三点,你可以走出社交的误区,不再是形影相吊的样子:增加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对身边的人,留一份善意,接纳别人的美、丑;打开自己的内心,适当表达自己,并且不要太在乎身边人的反馈,相信自己是对的。
好的人生,会适度合群,从群体中得到帮助和快乐。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群处是一个人的智慧,各有千秋,别走极端。
当然,这只是我对稻盛和夫智慧的一知半解。稻盛和夫的智慧精华:
稻盛和夫的智慧太多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他的智慧精华,小编建议你去读读他畅销的代表作《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整合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和“时间管理法则”,关于职业选择、人生意义、人格魅力的提升等多方面,书中还包含了他的处世经验和财富智慧。是职场人和创业者的福音,也让刚出校园的年轻人们少走弯路。
他告诉你要始终保持"受教者"的姿态,怀着才识和诚心去做事,去积累你的人脉。还有他的成功配方:成功=能力×努力×态度;工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如果你读懂了这两个公式,那么恭喜你,你即将在成功的路上迈出一大步。
如果你觉得生活不顺心,创业总失败,工作总碰壁,不如来读读这本书。它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你的思维方式。
人有时候就是走到死胡同而不自知,在死胡同里不停的兜兜转转,浪费时间。人都会迷茫,这本书可以指引你走出迷茫。
如果你想积累一些财富,成功方面的知识。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这三本书中值得一看,从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人生、工作和生命意义等方面,从字里行间之间,能领悟到稻盛和夫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帮助你开拓思维,掌握生存的技巧和法则,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
3本书一共加起来才99元,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多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Q-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