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孟称为圣人,但他称为神人他的境界至今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孔子几千年来被尊为万世师表,孟子也有亚圣之名。孔孟的儒家思想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与人性,影响力自是无人出其右者。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的入世思想。但他们同时期的另一位先贤却被称为神人,因为他的思想更为超然,这个人就是庄子!看待名利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庄子《骈拇》释义:平民百姓为谋求利益而牺牲自己,官员以博取功名而牺牲自己,大夫以家族兴亡而牺牲自己,圣人以天下苍生而牺牲自己。以上这些人名望与身份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某种追求选择牺牲自己的性命,其实都是一样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庄子秋水篇,有这样一则故事,庄子在濮水河边垂钓,楚王闻其贤能,派两名官员去请庄子入朝为官,庄子对来人说了这样一番话:听闻你们楚国有一只很长寿的乌龟死后,人们把它的甲骨放置高堂供人瞻拜参仰,以求庇佑。他又问来人,你说这只乌龟是想做只死龟供人参仰呢?还是愿意做只活龟在泥潭里打滚呢?来人回答,应该是愿意做只活龟吧。庄子随即回答道,我也愿做那只泥潭里打滚的活龟,你们回去吧!人也许能看破利,但看破名是难上加难,雁过留声人雁过留名,在庄子看来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也不过是停留在名的层次罢了!看待生死庄子至乐篇有一则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听闻,前去吊唁。来到庄子家中,看到令他吃惊的一幕,庄子正在手舞足蹈的敲打着盆子欢快高歌。于是惠子气愤的质问道,你的妻子死去,你难道不觉得哀伤吗!庄子回答道,刚开始我也感到难过伤心痛苦不已,但是我又一想,人本来是不存在于世间的,都是从虚空中而来,在世间经历苦难最后又回到虚空中去,也许我的妻子现在正在茫茫虚空中安详而又享受,一想通这些我就不由得替她感到高兴,也就不再悲伤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庄子看待生死只把它当成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规律。有人会说,生死的话题说别人可以,一旦落到自己身上就截然不同了。那庄子对自己的死亡是怎样看待的呢?庄子杂篇列御寇中记载,庄子将死之时,他的徒弟们准备了很多陪葬品,想要给他操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他知道后对他的徒弟们是这样说的,不用陪葬品和举行葬礼,把我的尸体直接找个地方丢掉即可,“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i)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意思是说,我将天地当做我的棺椁,我将太阳月亮当做陪葬的玉璧,我将星辰当做入殓的珠宝,世间万物可以说都算是我的陪葬了,何必那么麻烦?于是徒弟们又说,抛尸于荒野岂不是要让鹰犬乌鸦蚕食?庄子回答道,你们如果把我埋入地下,一样是让地下那些蝼蚁蛆虫吃掉,何必让蝼蚁抢食鹰犬的食物呢?世上能看透生死的人也许不在少数,但达到庄子境界的又有几人,庄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自然之境,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思想,乐生且不畏死的境界!看待纷争庄子杂篇则阳里有一段精彩且值得深思的对话,有一称作戴晋人的道人面见魏王,说道,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国,一个叫蛮氏国,两个国家连年纷争战火不断,往往一次追击战就能持续五日之久,生灵涂炭,因战火而亡的人不计其数,引起战争的缘由就是争夺领地。那这两个国家有多大呢?戴晋人告诉魏王,这两个国家分别在蜗牛的两根触角上,魏王唏嘘不已。这就是是庄子的战争欢与宇宙观!如今我们能通过科学了解宇宙的浩渺,知道人甚至国家在宇宙面前是何其渺小,纷争战火与蜗角之争又有何异?试问就算科技发达如今的现在,又有几人能达到庄子的境界?观庄子言论,他并不是浮于表面,而是知行合一形神合为的。读庄子让我联想到刘慈欣的《三体》,一样的超脱世俗,人对欲望的追求已让人迷失本初,人类的追逐已让人违背自然而变得无法无天,越是追求越是正直与道义越是离经叛道,我们应该对人性与自然有所思考。庄子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浩渺的宇宙观,一切在人类看来伟大的事情在庄子看来也不值一提!所以,庄子的思想是超越孔孟理论的,他追求的不是入世,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没有追求,是上升到灵魂层面的看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