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继承老子道德经中的人文思想,谁继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先秦学术概论)。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后世继承、发展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历史的客观存在。《道德经》是一部治国圣典,主张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天之道)、人性的规律(人之德)来治理国家。一、学派和教派,老师和弟子儒家儒教傻傻分不清,是因为儒者们既想当官发财(儒家),有没有这个本事;明明从事的是教化(儒教),却既不守清规戒律,又始终隐藏着“学而优则仕”的梦想,不肯承认自己是儒教。与儒家不同,道家与道教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道教创立于老子西归后的几百年,此其一。其二,虽然道教奉老子为祖师爷,但是老子可没认过任何一位道教者为徒。一如道德经是应秦国执政者之请而著的,老子虽然被请教、指点过“学生”,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杨朱、孔子两人。但他们并非老子的徒弟,自然也不属于道家这个学派。道家只有老子一人,老子就是道家的全部。二、人文思想与人性化,风马牛不相及论老子的人文思想,应该从杨朱说起。杨朱作为请教过老子,并最受老子待见者,其思想最核心、最光辉的,就是人文思想。众所周知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就是孟子形容杨朱的。PS:这句话是孟子说的,不是杨朱。杨朱原话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阐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不能以有利于天下的名义牺牲百姓的利益,不能把属于百姓整个天下寄托给个别人。这就是人文思想。史上,杨朱思想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权宣言”。人性化是一个西方词汇,最早传入中国是诺基亚手机的一句广告词。简单的说,就是诺基亚的这款手机,能想怎么用就能怎么用,非常的方便、非常的便捷,非常适合你的习惯。说白了,就是迎合人们习惯、方便、需求上,诺基亚做的最好。很显然,人文思想与人性化,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三、杨朱的人权宣言1、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墨子的学生禽滑厘和杨朱的学生孟孙阳有过一段对话。可以领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孟孙阳问禽滑厘:如果有人提出,打你一顿,给能一万块钱,你干嘛?禽滑厘回答:干!孟孙阳又问:砍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你干嘛?禽滑厘不回答了。因为彼此都明白,孟孙阳的下一句话是:“砍了你的脑袋,给你全天下,你干嘛?”脑袋都被砍了,给你全天下和不给又什么区别?简单说,杨朱的一毛不拔,不是自己一毛不拔,而是大家、全世界都一毛不拔。是不能牺牲任何一个人,不能牺牲小动物,连一草一木都不能牺牲。2、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杨朱认为,哪些自以为可以治理天下的,偏偏绝不能把天下的治理权交给他。这句话是针对孔子、墨子、孟子的。大概的意思是,他们都自以为自己能拯救天下,而天下恰恰不能交给这样的人治理。因为:这种人一旦获得天下的治理权,必然要极尽全力去证明自己的执政理念是正确的、可行的、成功的。因此,又必然排除一切质疑、怀疑、妨碍、阻碍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和事。暴政、屠杀就不可幸免。谁才能救天下:老百姓自己。哪些珍爱自己的老百姓,而不是珍爱老百姓的圣人----连自己都不珍爱的所谓圣人,怎么可能珍爱老百姓?总之:继承老子人文思想,并发扬光大的,是杨朱。在传说中。同位请教老子。杨朱是有座的、可以和老子坐而论之的。而孔子,则只能站着。老子对孔子的提问,大多都是训斥,甚至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在《庄子》中。论述杨朱的是在内篇,论述孔子的是在外篇。也就是说,庄子,论述杨朱是文章部分,论述孔子是备注部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