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魏晋玄学让庄子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人 [复制链接]

1#
《庄子》成书之后,自先秦时期到魏晋数百年以来一直鲜有人问津。儒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都一个个畅销一时,庄子却一直像他说的在泥地上曳尾(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无人问津。先秦后期,法家登台,把各家都清洗了一遍,庄子连曳尾的地也没了。汉初之时,文景之治,黄老大兴,按说老子和庄子沾着师徒的关系,总该有机会了吧,也许因为当时庄子没有黄帝和老子两位老人家有名气,影响力不够,所以庄子还是没有机会冒头。自从喜爱黄老的窦太后仙去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庄子更是被打入了冷宫,当然也有人说当时黄老不兴是因为没有出现一位大家,历史功过一时难以评说,这里暂且不论。曹魏之时,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等魏晋名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打头阵的是《老子》和《周易》,但是《庄子》还是没有人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人改变了这个现状。“竹林七贤”中又一个向秀,他是一个很秀气、很有意思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没事写一些文章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但向秀却是七人中最没有个性的,嵇康打铁时他就在旁边敲敲打打、煽风点火。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向秀说:“我打算给《庄子》做注。”嵇康说:“这本书挺好的,以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注,你注不好不如不注,你去作注不过是妨人作乐罢了,还不如咱们趁热多打二斤铁。”向秀也没说什么,把书注完后拿给嵇康看,嵇康一看,写得真好啊,不禁拍手叫绝。向秀用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去演绎《庄子》,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当时的流行衣裳,使庄子一下就跟上了时代潮流。向秀的《庄子注》让人们发现了其中的玄学宝藏,过去人们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