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强推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人文常识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第八章语言、文字

我国的语言文字

我国共有56个民族,使用着85种语言,但并非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相应记录符号——文字。据统计,除汉族外,中国55个民族中,共有蒙、藏、维吾尔、满、朝鲜、锡伯、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傣、彝、景颇、拉祜、纳西、傈僳、苗、佤、俄罗斯、壮2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在上述20个民族中,傣、苗、蒙、纳西族分别使用两种以上文字,因此,实际上使用的文字共有27种,而经常使用的只有23种。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是由元朝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文字。八思巴,从受佛戒。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尊之为“国师”。

八思巴字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有元音和辅音两种。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梵文字母,还有几个新造字母。字母大都呈方形。字母数最初为41个,后陆续增加。据现存资料归纳,包括各种变体有57个。八思巴字的行文采用自左往右、自上而下的写法。

至元六年,忽必烈正式颁诏在全国推行八思巴文,把它称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称“蒙古字”。后世又有人称“元国字”或“元国书”。元王朝灭亡后,这种文字逐渐废弃。

中国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分布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2%。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由于上海的崛起,上海话就成了吴方言的代表。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除西北角外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现在湘语正逐步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失去自己的特点。

赣方言:又称“赣语”或“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的中部和北部,湖南东部和福建西北部,还有湖北东南部和安徽西南部的一些县市。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以及台湾、湖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南亚国家的华侨中也有不少人说客家话。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闽方言:又称“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等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闽语又分为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五种次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香港、澳门也以粤语为主。粤语的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

普通话

“普通话”之名最早由清末学者朱文熊提出,他在年所著《江苏新字母》中,把汉语分为三类,其一就是“普通话”,即“各省通用之话”。民国初被定名为“国语”,被当时的教育部定为法定教学语言。现在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受到宪法的保护,它成为全国通行的语言。

汉语拼音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开始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尼格又用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以后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订的“威妥玛式”方案。

到了近代,我国一些语言文字学者曾一度想以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年,近代汉语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订了“国语罗马字”。年,吴玉章等人又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这些都对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毛泽东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体的拼音方向”。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以及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我国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了国际文化舞台。

仓颉造字

黄帝的时候,字还没有出现。当时,黄帝手下有一个得力的官员叫仓颉,负责管理牲口和食物。他聪明能干,对牲口和食物的数量掌握得一清二楚。黄帝对仓颉十分信任,又分配了一些别的事情让他管理。这就让仓颉有些为难了,因为当时记数都是在绳子上打结,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结绳不但费事,而且经常容易记混,相当麻烦。怎么办呢?仓颉想,可不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东西呢?于是,仓颉就按照物品的形状画出符号来表示这种物品,这就是最早的汉字了。渐渐地,仓颉造了许多汉字,不但记东西方便了,而且还特别清楚。黄帝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高兴,对仓颉大加赞赏,并让他到各个地方去教老百姓学习这些符号。这样,汉字就慢慢流传开了,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汉字演变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字体演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甲骨文:是指刻在甲骨上的一种古老文字,它起源于距今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金文:是指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刻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祭祀、征战、契约等事。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宣王的史官籀创造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小篆应运而生。

隶书: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化。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因此被称为“汉隶”。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形成于东汉末年,魏晋时趋于成熟,通行于六朝,成熟于唐代。

草书:草书产生于汉代,是楷书的变体,是汉字速写的一种字体,后演化成为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与草书一样起源于汉代。

宋体:因印刷业兴起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后世的书籍多采用宋体。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面而得名。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城西北的小屯村,这里曾经是殷商时期的都城。甲骨文所记载的多是当时统治者在祭祀、征战、打猎时所作的占卜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占卜的日期、事件及其结果。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甲骨文的发现才不过多年的时间。清末担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确认殷代甲骨文的人。王氏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片传给刘铁云。刘经过进一步收集、整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共13册,收甲骨4万多片,是迄今为止收集资料最丰富、最全面,经过科学整理的一部大型甲骨著录。迄今为止,从收集的15万片甲骨中共发现超过多个甲骨文单字,其中能认识的有个左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著作,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字典。古代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独体的不可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叫做“文”;合体的可以分析的形声字、会意字叫做“字”。因而,这部字典题名“说文解字”。“文字”连用始见于秦始皇琅琊台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遂成为一切书写符号的通称。

六书

中国的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字的发展一直都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造字法。人们在造字、用字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和理论——“六书”:

象形:是指按照事物的形状,把字画成事物的样子,往往以简单的轮廓表现事物最显著的特征。

指事:是指在象形字或一些抽象符号上加一些提示符号而创造出新字的造字法。指事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抽象性符号来表示的,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

会意: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并成一个字,并把它们的意义合在一起,从而造出有新含义的字的造字法。

形声:是指把表示意义的形旁字和表示声音的声旁字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字。

转注:就是指在同一个部首内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可以互相解释。

假借:就是指对某一新概念,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其意义。

宋体字

宋体字是印刷字体中最常用的一种字体。宋体字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印刷业伊始,即被出版商选择为印刷的标准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之后,曾冒死赴金营,反对立伪楚帝张邦昌,几乎被砍了脑袋。但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镇压抗金将领,以“莫须有”罪名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父子,天怨人怒。南方老百姓把炸油条称为“油炸桧”,还让他和妻子王氏的石像长年累月跪于岳飞墓前。至于他的字,人们由于厌恶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体字。

汉字知多少

汉代扬雄著《训纂篇》收字。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

三国张揖著《广雅》收字。

晋代吕忱著《字林》收字。

梁代顾野王著《玉篇》收字。

宋代陈彭年等著《广韵》收字。

宋代丁度著《集韵》收字。

宋代司马光等著《类篇》收30余字。

明代梅膺祚著《字汇》收字。

明代张自烈著《正字通》收字。

清代张玉书等著《康熙字典》收字。

现代徐仲舒《汉语大字典》收字。

标点符号的起源

我国古代并没有系统的标点符号,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约在宋代时,开始有了“。”和“,”,明代时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到了近代,我国知识界又吸收了国外的标点符号,于是出现了我国的标点符号系统,后逐渐经过完善,发展成今天我们所用的标点符号。

汉字横写

汉字竖写改横写,最早是由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提出的。《新青年》年3卷3期,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信中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到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此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4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表示赞同。从此以后,横写汉字便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但目前台湾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出版物仍是竖写繁体汉字。

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固定词组。它结构简练,富有表现力。成语在我国由来已久,其来源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

二、源于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四面楚歌”等。

三、由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词句演变而来,如“不近人情”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一刻千金”出自苏轼的《春夜》。

四、源于民间口语,如“信口开河”、“南腔北调”等。

成语经过长期提炼后,已经形成了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意义的整体性;二是结构的固定性。即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因此,在使用时不能随意更换或者插入别的字。

谚语

谚语往往通过一种现象,表明一个生活的道理。谚语有单句的,也有复句的。虽寥寥数字、十几字,但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如“骄者必败”、“满招损,谦受益”等等。

谚语原是一种口头文学,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产生了。《文心雕龙·书记篇》记载了几条,说是“上古之世”流传下来的,其中有一条是“唯忧用志”,意思是困难和挫折可以使人发愤。这可能是我国由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的谚语之一。

在我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数不清的谚语。有的谚语有出处,有作者,这部分谚语来自历史名人的诗词、文章、警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谚语,就来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但是,绝大多数谚语无法说出具体的作者,它们由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和实践中口耳相传、世代相沿而成。

歇后语

歇后语起源于唐诗的一种“歇后体”,为唐人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在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

现代流传的歇后语大都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引言,真实的寓意在后面。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针砭时弊比较隐晦,后半句常常省了,也就是“歇”了。现代流行的歇后语主要以俏皮话为主,而不是讽刺。

世界上的语言和文字

世界上的语言有~种。其中大部分语言已经不使用了,如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阿拉伯语等。现在世界上使用比较普遍的语言有多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万的约有13种,它们是: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印度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德语、印尼语、意大利语、日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历史上有些语言很早就形成文字,有些语言至今还未形成文字,如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语言。

语系

语系是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组成的最大语言系属。世界主要语系有: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种。在九大语系中,使用人数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另有一些特殊的语群或语言的亲属关系无法明确,如朝鲜语和日本语。

语种

语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且使用群体相对稳定。如汉语、英语、日语、俄语等都是独立的“语种”。世界上已发现的语种多达种,其中仅有多种是发展完善的语种。

英语

英语是一种相对年轻的语言。

公元5世纪,在欧洲大陆的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裘特人,北渡海峡,到了不列颠,征服了当地的部落,成了岛上的主人。他们以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古日耳曼方言就成了盎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古英语。9—10世纪,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日耳曼人,征服了今天法国北部的高卢地区。但是诺曼人在语言和文化上很快就被当地说古法语的高卢人同化了。这部分法语化了的诺曼人在11世纪又渡海北上征服了整个不列颠,统治英国达数个世纪,最后也逐步地被当地人同化了。这一时期,古英语吸收了大量的古法语和法语化了的希腊拉丁语词汇,使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6世纪开始,英语的发展进入了近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的时期。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语以英王詹姆士钦定《圣经》英译本和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但和现代英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8世纪后,英语的书面语就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基本上一致了。

英语发展到今天已有60万~70万个单词和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语法。目前,全世界用英语作为日常用语的人口约有7亿,其中英国人仅占8%。

世界语

全世界的语言加起来共多种,这么多的语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门门精通。为了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交流,波兰的柴门霍夫决心创造一种“世界语”。当时,柴门霍夫住在比亚斯托克,居民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来人。这四个民族的居民由于语言各不相同,彼此相处得很不友好,有时还因误解而发生争斗,因语言纷争所导致的不幸事件经常发生。年,柴门霍夫终于设计出第一个世界语方案。他的“新语言”刚开始遭到人们的嘲笑,但他坚持用自己的“新语言”写文章,翻译作品。年,柴门霍夫在他妻子施尔柏妮帮助下,终于以“希望者博士”的笔名,自费出版了他的《世界语第一书》。目前,全世界有0多万人学习过世界语。

古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文字的最初书写形式被称为象形体。后来经过进一步发展,有些文字变成了表意符号,有些象形文字发展成为表音符号。

埃及的象形文字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两种书写形式,一种是祭司体,多用于碑铭和宗教方面;另一种为民书体,它从祭司体演化而来。

古埃及文字,尤其是它的象形文字十分复杂,就是在当时也只有祭司阶层和富家子弟才有条件掌握,广大劳动者是不能问津的。后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这种象形文字竟无人能够辨识了。年,法国青年学者商博良通过对“罗塞达石碑”与方尖碑上铭文的研究,终于破译了若干埃及象形文字,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埃及学。

古代埃及文字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基本上处于表意文字阶段,但古代埃及文字仍然对周边民族的文字产生了重大影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就是在古代埃及24个表音符号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字母,这22个字母不仅构成了腓尼基表音文字的基础,而且后来又派生出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是现代欧洲一切字母直接或间接的源头。

纸草

纸草是下埃及沼泽地区的一种高秆植物,茎部富有纤维性,将其剖成薄片长条,再用树胶粘连起来,即可成为很好的书写材料。埃及文字除象形字多用于铭刻外,祭司体和民书体字一般写在纸草上。在上埃及地区发现的纸草书内容包括公文、宗教、文学、医学和数学等。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