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性命圭旨》:“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苦果之必然,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脆。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此中婴儿等都是借用其外在形式来说明即将获得“新生”(精神上大自在境界)的过程。修炼至此,则将终矣。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者也,生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已矣。”
此段是成仙之前的写照,这时精神即将解脱。鲲者,鱼也,鱼生活在水中,指人此时精神在肉体中。而这个状态是不能解脱,须化而为鹏,可飞,意指可脱离肉体获得解脱。“将徙于南冥”,意指去“那个境地。此段之中,庄子极尽夸张地描写出即将解脱瞬间的壮丽场面:那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鹏,那激起三千里水浪的在狂澜,那十万里的高空,都在人心相之中,到了那“其远无所至极,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境界。
《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カ。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此段所述为;解脱之时,虽壮观之至。可是从发心修道开始时,经历了积精累气、破知障、过玄关,均是为解脱而筑基。这些的实质都是在“培风”。然若无培风的基础,又怎得解脱之果。丹道修炼达到解脱时,即丹成尸解,以前修炼的东西,都在解脱时变成全无,最后只有精神尚存。
《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愫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这一段描写神仙的生活,非常人可以想象,亦无须解也。
解至此处,与己相比,无不沮然。虽人人都有求道之心,得道之意,然生在世间,悟道难,悟道之后修道难,修道之后得道难,得道之后守道难。曾几多辗转于道前而不敢行,徘徊于道中而不敢进。人之悲苦,世间有极于此乎!人之悲苦,世间有过于此乎!只有解经以慰生平,此生则无憾也。
《道遥游》的整体意指,逍遥者,即指精神上获得大自在的境界,亦是道家之主旨。今人竟理解成“优游自得的样子”。须知优游自得是人的一个小情绪,情绪是感情的外在流动过程,感情又是人对情的感觉认知,情是心的组成产物,心是相对而生的亦无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与庄子精神上获得大自在的意旨相去甚远。
我们能够理解庄子本意,再结合丹道修炼的方法,依此修行,即可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大自在的境界。(张玄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