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50507/a3vgz0l.html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据统计,《老子》是全球发行量仅此于《圣经》的经典著作。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庄子因崇尚自由,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老子语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道德经·第二章》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
3.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二章》
5.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
7.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六章》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道德经·第九章》
10.功成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收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第二十章》
14.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7.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2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6.知足者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7.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29.将欲歇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30.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3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3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3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3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3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38.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3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4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4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3.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4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5.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三章》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4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4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5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5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53.民不畏死,奈嘴可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5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
56.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
5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5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59.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
60.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61.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6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6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64.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庄子经典语录: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7、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9、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3、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16、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7、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9、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2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2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3、扁子曰:“今汝饰之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24、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2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2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29、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3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3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3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6、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7、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38、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3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4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4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44、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4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4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47、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4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49、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5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51、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5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5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5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55、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5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57、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