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国们的思想和国力的比拼,已经到了激烈化的程度!根据法家《韩非子显学》中的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证明了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两种学派就是:墨家和儒家!那么,这两派的思想和主张,有些什么冲突呢?后来的结局怎样呢?
韩非子证实:战国时代存在儒墨之争
墨家是墨子(墨翟)创立的学派,首先主张是:兼爱非攻,这是一种和平、平等的思想!兼爱,就是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博爱,这是一种平等的爱;非攻,是指不要发动进攻或者反对战争,要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就这一点上,跟儒家就有冲突了,由于墨家的兴起略晚于儒家,所以儒家当时面对墨家学派的儒家大师以孟子为首!儒家的爱,讲究的是:由里到外的爱、遵循人性规律的爱,他们认为:人类身边的事物,由于亲身接触到的爱,才是真实的爱!然后随着跟人类距离越来越远,爱也就会越来越没有那么浓烈了!
孟子时代儒家对墨家开始反击
这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父母、其他家族成员和生人、宠物、外部世界,这是按照跟人类关系远近次序来排列的,所以,儒家认为:父母是人生中最亲近的人,所以是要先爱!然后就是对家族中跟自己接触多成员和生人的爱,再然后就是跟自己接触多的对宠物的爱,最后才是不熟悉的外部世界的爱,给出的理由就是:感情深的,爱得真挚,陌生的人和事物,爱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所以认为自己的爱,才是真实的爱,墨家讲平等的爱(不分先后顺序的爱),带有虚假成分!
墨家的反驳就是,如果没有平等的爱的话,就会有了分别心!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先秦“儒墨之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儒家之爱从身边父母起,墨家倡导兼爱
墨家说的“尚同”类似于儒家的“世界大同”,墨家“非攻”思想主张,双方基本上也是达成了共识的,因为这是和平思想,例如儒家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同墨家的“非攻”、“尚同”很类似。还有墨家的“尚贤”(指尊重有才德的人)思想,儒家和墨家是不是达成一致呢?双方大体也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好辩论的。
看来双方的主要矛盾就在:“兼爱”的理解和社会组织结构方式领域的严重分歧了!
我为大家查考到了《孟子》抨击墨家的四段话,如下:
1、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这段话证明了《韩非子》所说的儒墨之争是真实存在的,上面这句话大意是:杨朱学说(道家中的一种学派,下文同。)、墨家学说(墨子名叫:墨翟)遍布天下!人们不是信仰杨朱学说就是信仰墨家学说的,但是杨朱学说只知道为了自己,是没有君王之道;墨家学说主张兼爱,是没有孝敬父母的人之常情的!他们无君无父母,所以是些禽兽!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这段话大意是说:杨朱学说和墨家学说不停息,孔子道学就会不彰显,异端邪说就会充塞人间挤占仁义,导致他们将率领禽兽来到社会上吃人,也就是将来会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类似于人们花几万元养宠物为宠物治病,但是舍不得几百元钱为自己的父母治病,相当于宠物吃掉了父母;西方英国有圈地运动,富豪们圈地养羊赚钱,把原住土地上的人民赶走,让他们失业失地饿死,相当于是羊吃掉了人!),我(孟子)对此感到恐惧!所以先圣(可能是指周公、孔子)们有了道学来抵抗杨朱学说和墨家学说!使得他们异端邪说不能发作!如果任由其发作的话,先是入侵心灵,入侵心灵之后就会渗透到为人处事上去,入侵到为人处事后,就会危害到政务。即使是圣人再次兴起,也不会废弃和改换我说的爱民话。
孟子预言不信儒家会导致人吃人
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这段话大意是说:杨朱学说只为自己,即使是拔一毛而利于天下的好事,也是不干的!墨家学说讲“兼爱”,从头到脚都是有利于天下的(没有先后顺序!),子莫的学说是主张取其中间的,这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机械性地崇拜“中间路线”,这就接近偏执,远离了正道,执着于一种益处,废弃了百种益处!
4、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笠,又从而招之。
这段话大意是说:不信墨家学说的人们,必定会改信杨朱学说!不信杨朱学说的人们,必定会改信儒家(在孟子心中,墨家学说错误最大、然后是杨朱学说,儒家才是正确的。)!人们投奔信仰儒家,我们都要热烈欢迎!跟杨朱学说、墨家学说辩论,就象放牧散乱的猪(原文中的“豚”是指:猪。)一样,抓住了关到猪栏里,别让它们又跑掉,再去抓别的猪来关进猪圈。
下面我们总结分析孟子是怎样抨击墨家的吧!大意是:墨家学说像禽兽一样,信仰到了后来,就会出现人吃人、吃人肉(爱宠物吃掉爹娘、富豪们圈地养羊驱赶人民,羊吃掉了人!),都是些异端邪说,我们只能像抓散养的猪一样,能抓一头算一头,让他们回归社会大家庭,过社会化生活。
辩论可能导致互骂对方是猪了
那么墨家怎样还击儒家的呢?很不幸,墨家与儒家的争端,最后结局是儒家在中国取胜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就这样受到了致命性打击,后世传承文献就非常稀缺了,由于上文提到孟子同时批评了杨朱学说(道家学说中的一种流派)和墨家学说,所以我在这里整理出了道家和墨家一起对儒家的批评资料,不听一面之词,使大家都能受益!
《庄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儒家“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里的“钩”,是指古人衣服上的“扣子”,用来防止衣服散开的小物品,整句话的大意是:偷了一颗扣子这样的小玩意,抓起来坐牢甚至百般批评咒骂;但是(儒家信徒)偷了整个的国家,反倒是封侯拜相!这句话就是批评了儒家,类似于窃国大盗!
反驳者说儒家: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生活时代略晚于孔子一代,但是早于孟子时代,所以,我们只能去寻找墨子批评儒家的语句了。
原来《墨子》一书中,在第九卷中,专门开辟了上下两篇专门批判儒家的,由于篇幅太长不能直接引用,只好整理出大意了。
大意:一是儒家厚葬之风浪费人民和国家资财;二是大兴礼乐歌舞粉饰太平,导致人民贫困问题得不到实际解决!(唱再多的歌、跳再多的舞,人民手里没有货真价实的现金支配权,听当官的和少数富豪们放屁,也是没有用的!);三是儒家相信有命运导致会压制革命需求,人民没吃没喝没钱花,起来革命和反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儒家说有命运,会导致官僚主义慵懒腐败,失去了对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的警惕性!既害了官僚更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四是既承认有鬼神存在,又劝人们敬鬼神而远之,导致人民无所适从。神鬼以信息形式存在,监控人们包括官员似乎无法战胜,证明了儒家只是政客的权宜之计,因此儒家是大奸大伪的!
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间诂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91.2购买
咱们都是平凡人,搞不明白秦朝以前的诸子百家这么多繁琐理论,简单地把儒家和墨家总结一下吧,那就是: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需求,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平稳定,但是忽略了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容易导致科技生产力落后于别人(例如:清朝);墨家重视自然科技发展规律(类似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不信儒家,只信仰经济、法制、科学、民主等等。),但是社会组织结构伦理设计方面,不如儒家有秩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