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庄子人间世木匠瞧不起社神之树,反而 [复制链接]

1#

我们接上一节,上一节说的是颜阖与蘧伯玉的对话,讲的是顺应人性规律,自律,谨慎行事的处世之道。而本节则是庄子借木匠和社神栎树的对话,来阐明人在世俗社会中的处世保身之道。

大家在学习庄子的文章时,可能会出现以文会意的情况。但若了解了庄子是道家的宗师,是借事说人,以事寓意,阐明他想要表达的道家思想,并且,也要把文章中的人和事,放到相应的社会背景中,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庄子所言之真义。

本文是典型的寓言故事,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背后是有深刻意涵的。那在本文中,庄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涵呢?首先,我们要以《庄子·人间世》这个大题目来做背景。

所谓《人间世》,就是以道用世,就是把个人的修行落实到现实社会中,去做一个符合修行规律的调整。本节故事的寓意,就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从故事的背后,读懂庄子,那就可以在今天的时空点,与远在年前的庄子形成同频共振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接下来的这个章节,看看庄子口中的木匠是如何跟社神之树对话的。

原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白话释义:有个石姓的木匠来到齐国曲辕,看见被人们供奉为神树的栎树。这棵树非常粗壮高大,其树荫之大,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围,足有百尺之粗,树高出山顶几丈高后才长树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都有十几根。参观它的人如同在闹市中一样多。这位石姓匠人却不去看它,自顾不停地向前走。

他的徒弟在那看够了跑着赶上木匠说:“师傅,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以来,还没有见过木材这么好的大树,先生却不肯看一眼,向前走个不停,这是为何呢?”

木匠回答说:“罢了,不说这个木头了!那木头是无用之材,做成船它没有浮力,会沉没;做成棺材它,它不能防腐,会很快腐朽;做家具它不结实,很快会毁坏;做成门窗,它会渗出浆汁;做成柱子,它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无法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原文: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白话释义:木匠回来后,晚上睡梦中,梦见被供奉为社神的栎树对他说:“你怎么拿其他的树木跟我做对比呢?你拿我同文弱的树木作比较吗?那些山楂、梨、橘、柚之类的果木,果实成熟后就会被剥削,被剥削的时候就会受到凌辱,大的树枝被折断,小的树枝被拉扯。它们生来有用,就是它们受苦的原因。之所以不能享其天年而中途夭折,就在于它们甘愿活在任由世俗的蹂躏打击之中啊。其他事物也莫不是如此。

我寻求没有用的办法已经很久了,差点死了,如今才获得这个办法,这是我的大用。我也因为这个无用之用成为世俗之人的大用,还有比这更大的用途吗?况且你和我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罢了,怎么能够用你狭隘的视角看待事物呢?而你一个快接近死亡的闲散之人,又如何知道我这种逍遥自在之木的无用之道呢!”

木匠醒来后分析他的梦,徒弟说:“趋向于让自己变成无用之木,又怎么会成为众人供奉的社神之树呢?”木匠说:“闭嘴!你不要再说了。它只不过是直言寄语,使那些不理解的人不去指责,诟骂它。它如果不做社神,一定会被砍伐!它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如果用常理来理解它,不是相差太远了吗?”

现实思悟:在中国的文化中,自古就有天人整体观思想,特别是道学,更是把天人整体观思想视为道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个天人整体观的思想,从自身生命的主观世界所对应的客观世界来看,社会是自然界的人化自然,但依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是自然的产物,社会也是由人的群体共同组成的人类生物圈,所以,人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与人是共生的自然存在。

所以,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又共同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就是“天”的一种表达。所以,人与社会是一体的,与自然是一体的,与天也是一体的。

庄子在本节中表达的主旨是:人在社会这个整体中的处世保身之道。这也是以道用世,让人在社会中达到天人合一,与万物同一,和谐相生,修心养性,全形保身的思想指导。

首先,庄子借一个身处繁杂世俗社会中,以无用之用全形保身,全寿天年的栎树故事,启发我们如何在世俗社会中以道用世,修养生命。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栎树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是处在繁杂的社会之中,这种栎树不同于果木类的树,若不能有一个自保之道,很容易被人类砍伐掉。

但庄子却用拟人的手法,让栎树说出了庄子想说的话。即无用之用是大用,这实际上是跟栎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有关。放到我们人类自身也是如此。

你如何定位自己,就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方向。定位就决定了自身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定位后,就会自动向老天下订单,收到我们定位所需要的资源。

栎树给自己定位,要寻求在世俗繁杂的社会中不被砍伐,能够享尽天年之寿。那就需要让自己的成长,不符合世俗人那些平常可用的需求,自然也就被人所忽略。

而人若想要长生久视,实现尽寿天年,也需要给自己定位,不能让自己的生命在一些小用上去彰显自己,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力,而是要把生命中所具有的能量都用在生命自身的成长,用于升华生命智慧的方向上来。

世俗社会是一个红尘大染缸,若以世俗之心,追求名闻利养,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能量,无谓地外求,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力。最终所得到的就是生命过早的夭亡。

只有当人的追求,超出了世俗的常人追求,把生命力都用在了生命本身的无限成长,追求与道合一,与天地同频的境地之时。人的心灵境界,生命智慧和能量才会超越世俗,最终成为世俗中那个站在最高层面的真人。这也是摆脱生死,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一种生命大自由的境界。

当然,对于我们今天的世人来讲,庄子的这种境界实在是太高了,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每天要生活,要养家糊口,要升职加薪,要实现价值等等。如果我们都跟庄子学习,那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就无法发展了呢?

其实不然,我们学习庄子,是学庄子的心态和精神境界,是学习庄子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自由心性。人往往在这种自由心性的状态下,才能内生智慧,积聚巨大的生命力,创造超脱凡俗的生命奇迹。这是以道用世,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出彩,生活更有质量的一种高级享受。

正如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曾经在庐山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候,我们跳出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我们自己和所做的事情,那可能对自己的选择和所做的事情,更有一层把握和轻松的心境。

若能如此,以心观世,以身用事,必能无所不通。

如果大家对庄子想深入学习,推荐大家买一本《庄子我说》,将会让您从中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千年前的庄子对话,人生也是一大乐事啊

庄子我说京东¥34.76购买已下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