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3471598.html这段时间充斥在手机端的广告,都是某游戏中毁天灭地的“屠龙宝刀”,在这款游戏中“屠龙宝刀”不仅仅是一种武器的名称,更代表了玩家在游戏中的实力与地位。
追究屠龙故事的源头,最早的“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寇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朱泙漫在支离益处学习屠龙,”单,通“殚”,尽、竭尽的意思。他耗尽了千金的家产,三年学成这项技能后,却无龙可屠,无处彰显他的才能。
众多的理解中,比较通用的解释是,“事在于适,无贵于远功”(《庄子集释》),告诫大家不要学习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本事,做事要适度,更不要好高骛远,毕竟大的投入不一定会有大的回报。
看似这样的解读很高深,但像庄子这种深深懂得“福兮祸兮”“有用无用”可以相互转变的人,难道只是单纯的通过这个故事对其中的某个人物加以批评吗?想要弄清楚这则寓言的更多含义,还需要更加全面的考量。
龙
《孟子.滕文公》篇有:“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由《孟子》中这段话产生的联想,有一种观点认为《庄子》中“屠龙”的故事讲的可能是,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思想间的相互攻击。《庄子》中的“屠龙”是在批评儒家、墨家那些当世之学。这种观点并非是无稽之谈:
《庄子·骈拇》中有:“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在庄子看来,小人爱利,士爱名,大夫爱国家,圣人爱天下,他们虽然干的事业不同,但总归都是丢掉了性命。所谓的“当世之学”,都是“屠龙之术”,毫无用处,对人的本真还有着极大的伤害,学习后,人就会变得偏激,进而产生违背自然的信念,毁坏自然而然的生活,甚至为了某些虚假的观念舍生忘死,危及生命。
孔子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缓为儒,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翟。十年而缓自杀。其父梦之曰:“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
《庄子·列御寇》中郑人的故事,兄弟二人因为观念不同,哥哥认为儒家的思想是正确的,弟弟更欣赏墨家,父亲帮助弟弟,十年后哥哥自杀。原本可以和和美美的家庭支离破碎,这个例子,就是当世之学害人的最好见证,但这种解释过于执拗于一点,太过于全面的否定各家的长处。郑人的故事,可以品出对儒墨的讽刺,但更多的只是在讲所谓的名利和身份,对于生命来讲都是身外之物。
《庄子·胠箧》“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
有些人认为,庄子通过“屠龙”的故事,来贬低诸子百家,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庄子只是看不惯各家的彰显,认为他们怀揣着不同的目的,把自己装扮的太过耀眼,而不是全面否定各家的内涵,没有包容的观点不符合庄子“齐一”“混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