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节选: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偶。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红苹果,绿苹果,都是苹果,这就是齐物
大家可能看文言文比较吃力,咱们毕竟不是专业的,但是为什么我还把原文放上来呢,一个是给少数专业的能看懂的人看的,另一个是表达一下对庄子的尊重,再一个,希望大家能尽量学习下这个,文言文的一些妙处,是白话文无法表达的,有些只可意会的意思,那么看到这文章的朋友们,在看我的解读之外,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些相关的资料再看看,我这毕竟是一家之言,管窥之见,只希望能抛砖引玉而已,圣人之言,需要集体的智慧去认识才好。
好了,书归正传。
南郭子綦和颜成子游,是两个人名,在庄子一文中,很多奇怪的人名,初学者不容易分辨,对正常阅读会形成障碍,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下。而本文里的颜成子游,和论语里的子游,是同一个人,至于南郭子綦,是庄子寓托的一个虚构人物。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哥俩这段对话,都说了些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认识。
广西桂林的逍遥楼
南郭先生,凭几而坐,仰天叹气,像死了老婆一样,颜成子游站在他面前问道:咋地了?身体可以像枯木一样,而心能像死灰一样么?今天的隐机者,不是曾经的隐机者了么?子綦说:偃(子游),你这个提问太好了!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我了,你知道么?后面一段话就不翻译了,太长了,为什么单翻译这一句呢,因为这一句是古代经类著作的一个普遍的格式——问答体,如金刚经,就是须菩提问,释迦回答而成书,论语也一样,弟子问,孔子答,大家知道这个,就可以了。
文里的人籁,地籁,天籁,前两个很容易理解,人籁是乐器之声,地籁是自然的声音,那么天籁呢,想知道天籁,先来看看这个地籁,本文中大段的文字,形容了地籁,其实就是说的自然中物的分别,而天籁则是对应这个分别,吹万不同,使其发出自己的声音,咸其自取,这句很重要,自取,无所待也,还记得逍遥中那句彼且恶乎待哉么,这个天籁可以理解为声音的本源,声音的本源是什么,震动呗,本义这里讲清楚了,那么寓意呢,既然无所待,那么这个天籁,便是道的形象了,唯道可不倚而成,可吹万不同,怒者其谁邪,本源在这里,故称所有籁,源自于天籁,这便是齐物了。
南京夫子庙,抱歉,庄子的图太少了
回到第一句,这个似丧其偶,这个偶是什么,我说死了老婆是本义,寓意当然不是这个,是对立的意思,对立的消除了,自己成了一,这是得道的高人了啊,而隐机者,隐的是什么,隐的是矛盾,对立拿掉了,一统了,故丧其偶。这个万籁之声,是万不同发出的,天籁的高度,把所有声音统一起来,消除了分别,因为道是不开分的,是一元的,是齐的,到了这个层面,再去看人籁地籁,其实是道的不同显化,如果只听一声,只爱一色,那么就是失了道了,为道者不取也。
上面那些是对于修道者言,至于大家偏好什么声音,什么颜色,什么饮食,诸如此类,只要不影响别人,不破坏环境,那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没什么关系,用本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咸其自取也。我喜欢,我乐意,这样又如何,不会如何的,保持点个性,也好。
————————
就到这里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