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新技术 http://m.39.net/pf/a_7346518.html沉默吧河伯,你怎知贵贱小大呢?
《庄子》秋水原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解释:河神说:“在物性的内外,如何划分贵贱和大小呢?”北海神说:“用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的角度来看,万物都以自身为贵而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是万物自身所固有的。按照万物的差别角度来看,顺着万物大的一面而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万物小的一面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天地虽大,比起宇宙来就如小小的米粒,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山丘一样大,这么看来物体的大小也就知道了。
点评:万物有贵贱大小之分吗?那就看站在什么角度来看。我们观察万物,站的角度不同,结果往往不同甚至恰恰相反。《道德经》和《庄子》是社会管理哲学,是给天下管理者阐述天下长治久安道理的学问。我们不去站在天道大道和管理者的角度,而是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怎么能看懂《道德经》和《庄子》呢?
万物怎么区分贵贱大小呢?站在不同角度结论往往不同。用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自身的角度来看,万物都以自身为贵而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是万物自身所固有的。与宇宙相比,太阳系都是小的;与原子、质子比,毫毛都是庞然大物。万物是运动变化的,我们没法对任何事轻易下结论,一切顺应自然发展,这就是庄周的世界观。相比之下,儒家致力推崇的过时的周礼是不是荒唐啊!
《庄子》秋水原文: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解释: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万物有用的一面观察,那么万物都是有用的;顺着无用的一面观察,万物都是无用的;知道东与西的方向相对有密不可少,那么万物的功能和本分就确定了。从人们对事物的取向来看,顺着事物值得肯定的一面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顺着事物值得否定的一面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是对的。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那么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点评:顺着万物有用的一面观察,那么万物都是有用的;顺着无用的一面观察,万物都是无用的。顺着事物值得肯定的一面,那么万物都是对的;顺着事物值得否定的一面,那么万物都是错的。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到底谁是谁非呢?我们谁能说的清。
百年的树木,祭器与断木相比,美丑虽有差别,但在丧失自然真性上是一样的。盗跖与曾参、史?,在德义上虽有差别,在丧失自然真性上也是一样的。唐尧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在导致而百姓丧失真性上,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褒扬唐尧而非难夏桀呢?就如一辆车行驶在路上,一会偏左一会偏右罢了。
《庄子》秋水原文: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解释: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灭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做法,唐尧与夏桀的作为,他们的高贵卑贱是因时而异的,没有一定的常规。栋梁之材可以用来撞击城门,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这是器具大小的不同。骏马一天能奔驰千里,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鼠狼,说的是技能的不同。猫头鹰夜里能捕捉跳蚤,细察毫毛,可是大白天看不见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
点评:当年唐尧、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禅让制好吗?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灭亡,争夺好吗?由此看来,高贵卑贱是因时而异的。栋梁之材可以用来撞击城门,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这是器具大小的不同,事物哪里有绝对的用途?骏马一天能奔驰千里,而捕捉老鼠却不如野猫与*鼠狼,说的是技能的不同。猫头鹰夜里能捕捉跳蚤,细察毫毛,可是大白天看不见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
《道德经》和《庄子》是讲社会管理哲学的,有人却站在自然科学领域说它无用。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劣,只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罢了。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功,他成功的方法往往在自己身上行不通,这是因人而异罢了。成功学、心学、心灵鸡汤把人灌的疯疯癫癫,哪里能说清内在的必然规律。一个人要想成功,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了解自身的优劣。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假如不能了解自身,拿着自身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否则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认知观问题。
《庄子》秋水原文: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解释:曾经有人说:“何不只效法对的而抛弃错的,效法治理好的而抛弃治理混乱的?”这是不明白天地间万物变化的道理,就像只效法天而抛弃地,效法阴而抛弃阳。然而世俗之人还是在谈论不休,这不是愚昧就是在故意欺骗别人!帝王禅让各不相同,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宜、背逆世俗的人,就被称为篡权小人;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沉默吧,河伯!你哪里懂得贵贱大小的道理啊!”
点评:河伯暗喻儒家文化,北海神暗喻道家文化,这里是道家文化对儒家文化的驳斥。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不就是如此吗?效法对的而抛弃错的,效法治理好的而抛弃治理混乱的,站在世俗的角度这没有问题。但是万物都是变化的,任何事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我们应该探索别人成功的原因和本质,而不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外边和具体做法。西施邹眉很漂亮,东施效颦就很丑陋;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寿陵学步很不雅。周公文王之*只局限于当时,孔子不理解这些,却去列国推崇举荐,结果只能处处碰壁。当今世界,我们能用几百年前的礼法吗?就如祭祀后的刍狗,不被吓成神经病才怪呢?可是,有些所谓的文化人却去推崇古人的礼法和服饰。这些人为什么还在对封建糟粕谈论不休呢?不是愚昧就是在故意欺骗别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帝王禅让各不相同,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样。不合时宜、背逆世俗的人,就被称为篡权小人;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士。《道德经》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闭嘴吧,河伯!你哪里懂得贵贱大小的道理呢?别再炫耀自以为是的学问蛊惑别人了,别让天下百姓失去自然本性了。
巍峨的远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