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十一、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
庄子曰:“住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解说:庄子闲居在濮水旁,楚王派两位大夫邀请他去做官。庄子继续钓鱼,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妆扮精美并供陈在朝堂上。这神龟是愿意死后保留尸骨而尊贵,还是愿意在泥水中活着呢?”两位大夫说:“当然愿意活在泥水中”。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就是宁愿活在泥水中的那只龟”。
惠施在梁国为相,庄子去见他。有人说:“庄子是来取代你相位的。”惠施害怕了,开始搜查庄子,庄子就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称为鵷雏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树不停歇,非成熟饱满的果实不吃,非甘澧的泉水不饮。猫头鹰得到了一个已经腐败的老鼠,(害怕鵷雏争抢),就用惊叫声恐吓它。你要用梁国来恐吓我吗?”
释义:1、人应该自由自在地活着,还是为了得到富贵而死?这是一个问题。但又好像不是问题,因为人更愿意得到富贵活着,通常情况下是没有两难境地的。因此,人们为了得到富贵而努力地活着,而活着也在努力地得到富贵。当富贵摆在面前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淡然地放弃呢?得到富贵不是可以更好地活着吗?人们基本上是这样想的,真正“视富贵如粪土”的能有几人。但就有这样的人,他们觉得,被别人安排的富贵就是为别人活着,这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死去,就如同陈设在祭台上的神龟,只是保留了身体,而不能算是活着。
2、庄子认为,朝堂之上的人都失去了个体价值,成为一种观念的祭品。这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因为掌握公器的人应该以承担公共职责,实现公共价值,就不应该再有个人价值,也不应该显现个人的意义。所以,为了自己的个体价值,他宁愿放弃人的社会价值,同时放弃社会价值标准,不再有富贵的欲求。不需要别人为自己安排生活,也不为社会和他人安排生活,但愿每个人都在个体存在的意义中生活。这毋宁说是古代的存在主义思想,与现代西方的存在主义理念十分接近。进而言之,庄子认为,*治就是人们失去本性的场所,一旦进入就意味着放弃了本性。这种消极的态度正是他的特点。换句话说,在人的社会性方面,他是极端消极的,在人的个体性方面,却是另一个极端。在*治领域,人们是不会认同庄子的。
3、在俗世,人们都会认为富贵是争夺的对象。占据权位的人,最害怕取代自己的人。一旦有能力,也有条件的人出现,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恐惧感。取代者是直接的对手,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要打压对手,最终要打败对手。但是,惠子认错了对象。庄子不接受楚王的邀请,也不会到梁国来争夺,只不过是在逍遥的云游中路过而已。惠子认为的富贵,在庄子看来只是腐鼠,不但不是食物,而且应该是远离的污秽。这就是庄子不同凡俗之处。
4、庄子是个人主义者,也是自由主义者,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在生活上有自己的原则,而且是不同凡响的原则,不仅高于常人,也高于所有自以为社会地位不一般的士子,在*治上更是有一尘不染的洁癖,从来没有对*治和权位动过心。如果想当然地把庄子看成争权夺利的人,根本上就错了,不但是误解,而且是一种污蔑。对此,庄子就用很轻蔑的不屑和很尖刻的揶揄来应对,不然不足以表示自己的高洁。
5、庄子是不入凡俗的人,却又是善于交流的人,也是善于讲故事的人,而且故事和道理一样精彩。更加精彩的是他的个性,连同他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还有他那纯粹清澈的心灵。不欲人之欲,不求人之求,不恋人之恋,不思人之思,完全就是人间的另类,是回归本性的“真人”,是一个“忘物”、“忘他”、“忘我”的“至人”。天下虽然“老庄”并称,其实他与老子的“神人”特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与老子的修道济世思想也大有不同。老子的“道”是宇宙之道,庄子的“道”是自我之道。老庄各得其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