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林风悠悠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的第天
人生的关键和枝节
庖丁解牛的故事说完了,道理还没有完。最重要的一点,他说那个杀牛的技术,已经是达到道的境界。任何一种专长的技术,进化到神化的境界,是不用头脑不用肉体的官能,完全是神行,是精神一致自然来的。譬如大的艺术家,大的文学家,乃至高明的外科医生,他的医道到了最高明的地方,下刀不一定都是用眼睛盯着看的,刀到了多少深浅程度,他的意识已经感受到了。他说“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只用神,而不用眼睛了。这个神不是眼神的那个神了,是精神的神,超乎物质官能的。所谓“官知止而神欲行”,他说技术到了最高近乎道的境界,进入精神的领域里头,四肢官能想停止,而这个神的境界“欲行”,连绵不断了。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个庖丁以杀牛的技术,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他说当我技术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时候,这个刀下去到牛身上,不是呆板的,不要用普通的脑筋思想,那个刀顺着牛身体的结构,依乎天理而欲行,很自然就滑下去了。“依乎天理”,这个天理就是人要有天理良心这个俗语。实际上所谓天理,就是天然的这个道理;一个物质天然的纹理,都是顺其自然,依乎自然。“批大郤,导大窾”,就是牛身体大关键的地方。譬如说膀子啊!肚子啊!腿子啊!在这些大关节空隙的地方,顺着经脉的流行,一刀下去把它解脱开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句话“因其固然”,那些生理有它当然的关键地方,自然解脱开了。大要紧的关键解脱开了,细节自然解脱开了,所以他讲一句结论,“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术所经过的,就是这个刀下去经过枝节的地方。这个技也代表技术,也代表枝节的地方,就是现在我们讲神经丛,一个大关节的要紧的地方,“肯綮”是关键。他说当技术已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哪一条神经,哪一块肉,“之未尝”,我脑子里都没有注意了,顺着刀势就下来。等于一个雕刻家,顺那个石头的纹理,木头的纹理,自然就刻下来了。“而况大軱乎!”他说大的骨头,大的阻碍的地方,刀子在旁边一溜就转过去了,解脱了。现在大致解释这几句文字,重点要注意庖丁讲杀牛的道理,实际上与做人做事道理一样。
所以人世的道理,到达超越的境界,不管你怎么样做事,做领导人,或者被人领导,要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依乎天理,用自然治世。“批大郤,导大窾”,关键要点的地方解开了,整个事情就办好了。但不是勉强做的,是“因其固然”而来,所以这些枝节的地方根本不理。不是不理,是顺其自然,枝节的地方跟着关键的地方就解开了,也根本就没有阻碍了。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他批评杀牛的人,“良庖”,很好技术的,“岁更刀”,他们一年要换一把刀,这个刀用一年非换不可。医院开刀的医生,开刀以后那个刀就要换,就怕有问题。他说最高明的庖人,一年要换一把刀。下面一句注解“割也”,他说他们不是杀牛是在割牛,慢慢地割,牛被杀得也痛,他自己也痛苦。“族庖”,地方上有些高明杀牛的,月更刀,一个月换一把新刀,那是“折也”,硬砍的!那不是在杀牛,那是砍剁这头牛。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告诉梁惠王说,我现在这一把刀,用了十九年,没有换过,这一把刀杀了数千头牛了。他说你看我这个刀刃,锋面像新的一样,没有缺口,锋利得很。这个道理说明得很深刻,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学写毛笔字,不会写字的嫌笔不好,不听话,换一支最好的笔,买来几千块的进口货,写了几个字好讨厌,我要向这一边,它偏要向那一边。同样道理,这个庖丁解牛,不会杀牛说刀不利,如果技术到了最高点,修养到了最高点,最坏的笔,可以写最好的字。真的书法家还喜欢用坏笔写,写出来神韵还超过那个新笔写的,那已经不是写字了,就是庄子说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到了神化的境界。
他现在讲到杀牛这一把刀,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同时也说明会写文章的人,怎么写都好;写不好的人,挖空心思也写不好。一个才俊高的人,处理国家大事也好,处理个人的事也好,乃至做菜也好,都会做得很好。会做菜的人,随便一个蛋一点油,一点盐巴,炒出来都很好吃;像我们不会煮菜,花生米都炒焦了的。这个意义很深,要我们自己去体会。所以说,在乎自己意境的造诣高不高,不靠工具的好坏;做人处世是看你智慧高不高,修养高不高,不靠环境条件的帮忙。下面他加以发挥。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的文章,影响我们文化最深厚,所谓文学、诗词,乃至写大文章,像“刀刃若新发于硎”这一句成语,“游刃有余”这四个字,都是出在《庄子》。“彼节者有闲”,他说牛身上那个关节,不管多严密的,都有空隙。古书上这个“闲”字,和“间”通用。“而刀刃者无厚”,可是这把刀的锋利,在我手里已经变成没有厚度了。譬如我们两个指头捏得很紧,都没有缝,你说有没有缝?还是有!厚的东西在这个指头缝过不去,可是非常非常薄的,在这里一拉就过来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任何严密的事情,都有缺点,都有空隙,同人体上的、生物身上的关节一样。“而刀刃者无厚”,而我用的这个刀呢?在我手里变成没有刀了,那么空灵,没有空隙的地方都可以进去,何况还有一点点空隙可进!所以他说:“以无厚入有闲”,我以这一把无形没有厚度的刀,进入那个空间的地方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乎”,是形容词,那是舒服、潇洒、从容。他说,我这一把刀随便在哪个关节没有空隙的地方,“游刃”,那个刀好像在物体上游泳一样,很轻松很自在的就过去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因此这一把刀我用了十九年,还同刚刚出炉的新刀一样。
这句话就是重点,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你们是年轻人,我们老年人也都是年轻过来的,年轻人一出校门满怀的抱负,满怀的希望,但是入世一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过了,或者心污染了变坏了,或者本来很爽直的,变得不敢说话了,或者本来很坦白的,变成很弯曲的心理,本来有抱负的,最后变得很窝囊。一般认为,社会的环境影响了一个人,实际上懂了庄子这个故事的道理,就是说,社会的环境不足以影响我们,如果自己有独立的造诣修养,使精神超神入化,在任何复杂的世界,任何复杂的时代环境,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永远保持开始出来那个心情,这是最高的修养。
中国儒释道三家,有个名称叫做永远保持“初心”,就是最初在开始的那个心理状况,人能够永远保持“初心”,很纯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染污,永远保持那个光明磊落、坦白纯洁,如老子所讲的“如婴儿乎”!那就是庄子所说的这一把刀,永远不坏,永远常新的道理。他说明了这个要点,同时我们要了解这个原则,对于我们生命的修养也是一样。
我们人为什么容易苍老呢?因为受了外界一切的影响,而产生情绪的变化,慢慢由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了。所以修道处世就是庄子庖丁解牛的道理。虽然处在很复杂的世间,批大郤,处理大关键要看大要点,自己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下面接着借用庖丁的话。
谨慎的人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上面庄子借用杀牛的庖丁,讲修养的造诣,修养的境界,和他处世的方法原则。下面一段更重要。但是,“每至于族”,当我到了一般杀牛匠那里,“吾见其难为”,我看到那个杀牛的人,看这一头牛一来,那个小心啊!把刀磨得很快,非常慎重的准备,我看了那个情形“怵然为戒”,自己不免警觉起来,“视为止”,把我所看见的,作为自己的榜样。他上面讲自己技术那么高明,等于杀牛不要用眼看,那个刀拿起来一挥,随便一下就解决了。可是看到一般技术差的人,并没有看不起他,因为看到他那样慎重,我反而更看得起他。因此我对于自己,更加警惕,他就是我的一个老师。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学问好,自己本事大,技术高明,人生做人处世,随时随地都要那么小心,那么谨慎。“视为止”,我以他作为我的榜样。
这几句话一方面也描写普通一般杀牛的人,看到牛来了,“视为止”,那个眼睛都瞪直了,看着这头牛。“行为迟”,走路都慢慢的,不敢一下子靠到牛的身边去,但是呢!一方面也形容这个高明的庖丁自己,他说我看了,反而以他做榜样,行为迟,因此啊!本来自己很轻松,可是看了这个情形,他说,我走路都不敢乱走,慢慢走到前面。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动刀甚微”,他自己技术本来很高明,他说,可是我现在也学学他们,看他们把这个刀慢慢的,很小心的很仔细的划下来,“謋然已解”,一声啪嗒把牛整个的四肢都解开了。这个时候啊,他们普通一般杀牛的,“如土委地”,那个牛一身散开了,好像泥巴一样倒在地上了,他自己呢?也累了,把刀一丢坐在地下,一坨泥巴一样,休息下来,然后威风又来了,提刀而立,把刀一拿起,在那里一站,“为之四顾”,像大英雄打了胜仗一样,站在高台上四面看看别人,觉得自己是英雄,“为之踌躇满志”,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胜利了。“善刀而藏之”,把刀擦得干干净净,抹上防锈的油,再用布把刀包好,好好放起来。这一段描写得很有趣。
前面他讲自己技术之高明,眼睛里头没有看到牛,那个刀随便这么一挥,一条牛一下就解决了,那个高明已经不是技术了,而到达神化的境界了。你看他的文章里头有一点怪,意思是学问修养到了最高境界的人,而以最平凡、最底层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你就大成功了。如果你技术学问一切到了最高处,自认是天下第一,那注定失败了。所以要小心更小心,谨慎再谨慎。因此他说,虽然如此,我常常到一般的杀牛匠家里去看,见到他们那个杀牛之难。一方面就是描写他们杀牛困难的态度,一方面他也描写自己,看到这样困难,反而跟他们学,也学那个小心,以最高明而恢复到最平凡。文学上有一句话描写一个人生,由最绚烂而归于最平淡,由最高明而归于最平凡,那样才是成就。这样的成就就是养生之主。像我们大艺术家陈教授的雕塑,他技术那么高明,但他小心得很耶!好像初学的徒弟一样,这是最高明的,所以他有成就。
换句话说,这个就告诉我们人生一个道理,儒家道家同一个道理,子思在《中庸》上所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人生由绚烂而归于平淡,由伟大崇高而归于平凡,那么就对了。庄子说了以后,还吊了几句尾巴,描写这个人生,那么小心把牛杀完了,那个牛好像泥巴一样摊在地上,自己也像泥巴一样坐在地上。哎唷!总算完成了工作,一阵休息过后,人又不同了。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当事情做成功了,或者做生意发了财,先是觉得困难害怕,睡了一觉起来,提刀而立,我还是英雄;站在那个台上,为之四顾,踌躇满志,你看,我多英勇啊!这就是在描写人,描写人生,很幽默,人都是这样,过后愈想自己愈英勇,在当时,却痛苦得很。
可是庄子最后还加了一句话,很像禅宗的话,要透过文学以外去参,他说虽然如此啊,善刀而藏之。这是要点了。要把刀包好藏起来,等于我们有大钱的人,把那个美钞、*金一定包得好好的,藏起来,还装起没有钱的样子。他说了这一段故事,内容包括了几个层次,这也是我们人生的道理。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听庖丁讲完了,就说:我听了你这个道理,我懂得人生了。庄子用道家的思想,优美的文字,借用这么一个故事,写出人生的道理。如果拿儒家来讲呢,还是我们常讲的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恃才、不傲物。人不要有了学问、聪明、本事而恃才。庄子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道理。这个谨慎不是自卑,也不是胆怯,也不是自我的颓废,而只是小心谨慎,这就是养生的道理。接着是第二个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