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彭富春朱松苗著作庄子之无的美学思想研究 [复制链接]

1#

朱松苗著作《庄子之无的美学思想研究》序

文/彭富春

朱松苗的著作从无的角度来研究庄子的哲学和美学。这在当代中国的庄子思想研究当中是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

中国思想一般认为分为儒道禅三家。儒家是关于有的思想,它追问事物的诚实和人的诚明。但道家是关于无的思想,它探讨道的无和人如何通过无的语言、思想和存在达到道的无。佛教和禅宗是关于空的思想,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道家所说的无跟日常语言的无一样,具有多重意义。虽然如此,无主要是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动词性的,另一个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无主要是否定,也就是否定有。例如不、勿、莫、没有,等等。名词性的无是一种存在的样态,亦即它不是一个存在者的形态。它包括了形而下的无和形而上的无。前者是物的无,后者是道的无。道的无在道家思想当中是具有规定性的。

老庄无疑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开创者。他们共同论述了道在存在、思想和语言等多重维度的意义。但老子和庄子具有巨大的差异。老子如同是一个老人,庄子则如同是一个婴儿。更重要的是,老子只是吟诵着关于道的哲理诗,而庄子则把道进行了更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

庄子认为道本身就是无,但这个无不是死的无,而是活的无。因此无能生有。道作为有无之变是生生不息的。美是什么?它并不是远离于道的一种存在现象,不是道的一种外在的华丽美观的装饰,而是道自身的完满实现,亦即存在本性的完满实现。它显现于天地万物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就是道成物身。

庄子所说的人的审美境界正是逍遥游,也就是自由的游戏。但这如何可能?其关键在于人要游于道,亦即克服有而达到无。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游无穷,另外一方面是无穷游。

经验无和思考无与与经验有和思考有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对于无的经验和思考也许会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一种是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它会导致人走向死亡。另一种是解放和自由,它能使人超出有的限制,而获得无的无限,也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

在当代社会里,人们的存在、思想和语言只有有而没有无。人们有欲望,也有技术。人们只知道有并且去制造无数物的有而满足人的无尽的欲望的有。一种超出了人的欲望和技术的有而作为大道的无依然是隐而不显的。在这种困境中,庄子的无也许能帮助人们走出欲望与技术之有的蒙蔽,而进入到一个大道之无。但是人们必须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更本源的再思考。这就是说,要去掉其道自身幽暗的、朦胧不清的面纱,而能让道自身直接显示,直接说话。惟有一种能够清晰言说的大道,才能指引我们人的存在、思想和语言。

这就是当代人重新思考庄子思想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朱松苗这本研究庄子的著作的价值之所在。

(朱松苗《庄子之无的美学思想研究》,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