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
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①庄子是如何评价“列子”这类人的?
文中,庄子指出列子御风而行,自己会飞起来,成仙了,到达了地仙之分。但他的“免于行”,不过是不要走路,还是需要靠另外的东西,只有靠风和空气才能飞起来。
这其实也是道家、佛家所讲的“小乘境界”。虽然看起来好像得道了,修到了神通具足会飞了,仍是小乘境界,不是大乘,没有什么了不起。
②庄子针对神化,提出了哪三个原则?
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这个观念上,能看到老子、庄子学术思想的合流。
南怀瑾指出:
“圣人无名”,是对老子思想的说明。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如果觉得自己有道,这已经不是圣人了。
换句话说,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算道德达到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