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睡前悦读读国学像在看天书不如和孩子们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国学の

漫画

季羡林曾说:“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

不论是《庄子》《道德经》,或是《菜根谭》《论语》等经典著作,都是博大精深,蕴含着古人的哲思,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更经得起推敲。

阅读其中,能得到许多人生借鉴,并潜移默化的转化成自己的内在修养。所以,国学经典对人的滋养是贯穿一生的。

1

记得初次读《庄子》(又名《南华经》时,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在图书馆里读着读着居然睡着了……(画风突变)。这件事虽然丢人,但也曾不耻下问,发现居然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觉得读国学像在看天书。

于是,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读懂这些令人瞌睡的文言文,从而汲取到古人留下的智慧呢?

还是在图书馆,我找到了阅读经典的乐趣——蔡志忠的国学漫画。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他的笔下,全都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漫画和简单易懂的故事。

比如,子夏问他的老师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答:“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看原文是否满脸问号?没事,且看蔡志忠的漫画解析,是不是立刻就get到了其中意涵?

那日在图书馆,我还记得书架旁有两名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手里捧着蔡志忠的国学漫画,一边看一边笑着低声交流。就连我自己手中的这本《论语》,也是被翻的磨了边儿,可见借阅人之多。

当时,我竟有点后悔,若是能早一点,再早一点看到这样的漫画,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会不会更深一些呢。

●●●

2

先问个问题:有没有人知道自己这一生是应该来干什么的?(请闭上眼睛,花3秒钟的时间思考看看)

记得小学时代就有类似的作文题目:《长大后,你想做什么?》现在回看这篇作文,是不是有点好笑,笑过之后,大约有点苦涩吧。

我大概是在中学时代,第一次懵懂的生出“想当作家或者漫画家”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上课不听讲,爱看课外书,看的大多又是科幻小说或者漫画(学渣暴露了)。但是,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是明确的目标,之后也并未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直至自己工作转行,才开始真正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兜兜转转,至今还在努力摸索。

若我告诉你,有人在3岁半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在4岁半时产生想法,9岁时确立志向,15岁时拎着皮箱,开启职业生涯……直至72岁,他还在做这件事。

你相信吗?

他就是漫画家蔡志忠。虽已过古稀之年,他依旧画画、依旧工作、依旧学习、依旧思考。在他看来,人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唯一要弄清楚的就是你自己要做什么。

梁冬对话蔡志忠,视频虽长,但值得抽空一看

●●●

推荐书籍

《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珍藏版)

这套书籍是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的线装本珍藏版,共收录了蔡志忠为《论语》(上下两册)、《孙子兵法》、《道德经》、《金刚经》四部国学经典作品。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漫画风格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解读,透露出他对古代先贤智慧而深刻的理解。

翻开这套漫画书,水墨画风,清新典雅,有古韵,有禅意,还有现代诠释。阅读时,就像打通了国学的“任督二脉”,看着书中的古代圣贤在格子漫画里,一来一往地说着大白话,就像师长、朋友般平易近人地探讨人生道理和日常小事,而不再是让人敬而远之的神一般的存在。让人不由惊叹,原来国学不是天书,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01

02

03

左右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