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努力吧,你的人生会因丰富的知识更加多彩 [复制链接]

1#

努力吧,你的人生会因丰富的知识而更加多彩——读《庄子●秋水》所悟

文/高登权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问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每个人都不能局限于自己所现有的知识,需要不断努力的去探索,去追寻,去疑问,才能找到更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实现自己知识的多元化。

《庄子●秋水》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名叫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他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主要活动是从事著作。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含有辩证法因素,但他否定事物的差别,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是主张当时不必多事扰民。他鄙视利禄,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较为深刻的批判。

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惊奇幽默,讽刺辛辣,辞藻瑰异华丽,并多采用寓言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后来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这篇《秋水》,是河伯和北海若七番对答中的第一番对答。由两个自然段组成,有完整的结构,可以把它作为独立的完整的单篇来读。

《秋水》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展开梳理,阐明了这么一个观点: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所以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上给我们的启迪是:学无止境,我们不应该满足已有的成就,应该努力的追求进步。

第1段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起烘托和融合的作用,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景变而变,而河景与海景的对照则暗示了主题,并对河伯与海若的不同认识境界,起衬托的作用。

第2段共用了8个比喻,所有的这些比喻都是为了强调突出主题,说明宇宙无穷,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个人的知识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秋水》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论证过程的特点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小逐层推理,无论是由小到大的逐层递进的论证过程,还是由大到小的逐层递降的论证过程,都是为了阐明主题,深化主题。

从《秋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宇宙中非常渺小的一滴水,宇宙的奥妙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的,在这无穷的宇宙当中,事物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多有少。而作为人类,知识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生命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有限的生命必须要投入到对无限知识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中去,才能够发现宇宙,运用规律,促进发展。

其实,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许许多多微小的力量,一点一点的积累,就会变成洪荒之力。

就如学习知识,一点知识是非常少的,但是只要一点一点的积累,随着日子的增长,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最后知识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可以用来认知世界,认知宇宙,认知自然。

因此,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因大而为之,因小而不为。积累是可以出力量的,小事情做多了就变成大事情,细小的知识,持之以恒的学习,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

大和小是相对的,知识是无限的,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努力吧,你的人生会因为知识的丰富而更加多彩!

本文由高登权原创,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