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人适诸越的地理路线考析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庄子·逍遥游》中说:“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尽管庄子通过宋人这件事来说明要因地制宜的道理,但宋人经商的秘密得以呈现。这句话表现了先秦时期宋人经商顽强的探索精神,可以说宋人完全继承了殷商民族经商的传统,居于中原的宋人跋涉千山万水到遥远的诸越一带推销帽子,这种吃苦耐劳的经商精神和勇气值得赞扬。

那么宋人是如何从中原腹地商丘到达诸越的呢?诸越也叫百越,是古代典籍对长江以南沿海地区部落的称呼,当时诸越在远离中原的江南太湖沿岸和江浙一带。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宋国到达浙江一带遥遥数千里,在古代交通工具特别落后的情况下,宋人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去数千里外经商呢?在春秋战国时代,水路是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宋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处在我国西高东低的中原地带,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境内有八水过宋,小河流不计其数,这些河流都流向东南。越国在宋国的东南方位,宋人可沿河流顺流而下,因此宋人到诸越经商有天然的地利之便。

春秋时代宋国已开凿了人工运河,可以沟通江淮和南方。《史记·河渠水》记载:“自是以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宋人通过鸿沟可以到达江淮,然后再通过吴地的“三江五湖”到达江浙一带的诸越之地。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著的《中国交通史》中“先秦的道路沟渠和馆邮”一章介绍:“鸿沟之南流者,别称沙水,东流者为汳水,睢水。”春秋战国时期,沙水流经宋国南部的边缘地带,汳水和睢水流经宋国的腹部,除此之外,宋国流向东南的河流还有涣水(浍河)、泡水(包河)、蕲水、泓水、泗水等,这些河流都为宋人向南方出行提供了极大的航运便利。先秦时期,陆路交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出行存在诸多困难,而水路具有极为方便的条件,只要有木舟,便可航行天下,沿途还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如用水、捕鱼、洗刷等,可以避免雨天道路泥泞、路面积水难以通行或崎岖不平等问题,因此先秦时期长途跋涉,水路成为出行的最佳选择。由此可以判断,宋人到达诸越一带经商可能是通过睢水、汳水或沙水等水路出行的。船载货物,能够行驶数千里,表明造船的技术过硬,这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水上航运十分发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