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篇》有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对于井中之蛙,不能和他谈论大海,这是由于它局限在井中很小的地方;对于浅陋偏执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这是由于它被世俗的见识束缚。
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反中医的人士太形象和贴切了!
他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中医早该进博物馆了,领导们不敢直接砍掉中医,是因为产业链太大,失业率飙升,还带着社会安慰剂的效果。中医的根本还是没有疗效,现代医学能治好的病中医治不好,现代医学治不好的病中医更治不好中医跟科学有个屁关系,中医是经验主义,反科学的说西医的尽头是中医,那就如同汽车的尽头是骑马!西医没有尽头,只有无限的创新。中医才有尽头,坟墓才是中医的归宿。古代人寿命都那么短,说明中医落后!
其实,反中医的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中医的疗效是通过最大地发挥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而来的,中医的高明之处在于针对人,而不是病!
中医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患者天然的自愈能力
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一切医疗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激发患者天然的自愈潜能,这种能量是无比巨大的,人身上本来“诸药俱足”,是最大的药库。
病人好比暂时停走的挂钟,医者应该是摆动钟摆的手指,只要挂钟被拨动了,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律有条不紊地一直走下去。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正气和邪气在交锋,正气不足才会生病,正气衰微病就加重,正气战胜邪气就恢复健康,这是中医的核心理念,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蒙蔽至今。
现代医学低估了人体的智慧,一直以一种粗暴的干预方式介入,不管人体的状态如何,如化疗就是全方位杀伤,最后落得人体仅有的一点元气也消耗殆尽。
南怀瑾大师说过“西洋医学囿于生物之理,而昧于宇宙大化之机,视人如物而忽视其气化之精神,此则较之中国医药,似有逊色。”中医的治病理念才是最科学的。
西医一直误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误区,直到今年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才认识到应该激发人体免疫T细胞的杀伤肿瘤的功能。
中医是建立在先贤的内观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中医是生命科学(静修内证科学)现在没有宣传生命科学,没有教育生命科学,而是宣传学习物质科学(仪器设备外证科学),像经络学说还无法证实,不能因为现代科技没有发展到这一步,而说中医不科学。所以很多人不了解中医甚至排斥中医。
中医又称“道医”,由道家修行人修行时观察到的的七万多条气脉,65个主要穴位记录后用于治病救人。李时珍还对人体奇经八脉作了考证,他就说过“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
道家、佛家修行人,通过“静修”,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求证”,而获得*帝内经、经脉、穴位、汤液经法等理论和著作,并用于治病救人。属于“内证科学”。其实只要有修行基础的人,是绝对不会再怀疑中医的,绝不会去使用西医的。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气血津液、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诊法、辨证施治、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治。
中医对于世界的伟大贡献
中华医药悠悠数千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学说不可谓不丰富,功绩不可谓不大,体现了文化之精髓,民族之*魄。
中医药学所具备的自然属性、社会实践性、理论系统性、动态发展性,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规律,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体现了中医药作为原创医学的科学内涵。
几千年来,中医药成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唯一、重要方法,不仅在防治瘟病、伤寒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了天花、鼠疫、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中医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习主席就说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可以说中医药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与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人的寿命都是比较短的,所以中医其实没有什么作用。目前流传的中国古代人民平均寿命0岁左右,可能是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等材料的结论。其实不是这样的。
根据《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概略统计,二十四史中人物的平均寿命,西汉60.5岁、东汉64.5岁、三国57.岁、西晋52岁、北魏56.6岁、北齐57.9岁、北周57.6岁、隋朝55.岁、唐朝65.6岁、五代十国平均61.8岁、宋朝到64岁、元朝64.9岁、明朝70.4、清朝71.岁。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古代,这不能不说主要是中医的功绩。
中医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和儒、释、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只要中医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根基还未丢。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有人不断地叫嚣并成立“反中医联盟”,可是他们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愧为炎*子孙!
展望
在当今这个环节污染,充斥着抗生素、添加剂的时代,天然疗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也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的诉求。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正是中医价值再发现的契机,文件的发布对中医药是个重大利好消息,而中医药治病根、成本低的特点更能起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作用。中医药为中华文明保驾护航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