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所获入其中,
心游万物皆不同。(引题)
越走近庄子,越能快乐于心。
庄子,就是这么一个了无拘囿的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可内心并不激烈,始终有一颗平静的心境。
说起来,可能难以置信;
庄子,一生看破名与利,却十分的贫穷。
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呢?
在《山木》篇中,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他见魏王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鞋子上没系鞋带,只简单绑着一根草绳;
魏王说:“何先生之惫邪”,先生你怎么如此困顿?
庄子却并不这么认为,当即回答,这是分明是贫穷,而并非因为困顿。
岂不知,在庄子思想深处,贫穷与困顿,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只有,空有宏大志向,却无法实行,终老受制于此的人,才叫困顿;
而他心神自由自在,从来也未把眼前的这点困难,当作大不了的事情。
他接着给魏王讲:“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大王,你可否看过灵巧的猿猴?它们本来生活在大自然的楠树、梓树和樟树上,攀援跳跃,灵巧万分;
这时,不仅能自得其乐,也处处唯我独尊;
即使是善射的后羿,也因为无法捕捉到它的身影而头疼。
可猿猴,一旦置身于荆棘丛中,却只能够小心翼翼、步步心惊;
究其原因,不过是碍于当下的处境,而并非因为身体上出了毛病,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由此不难看出,庄子不过借由“灵巧的猿猴”,来自比;
虽然,物质上无比拮据,可我就是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制于当下、受制于人;
正所谓,内心永远安沉而空灵,“我将无我”,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他思想的“射线”,向着广袤的天际延伸?
野子,本名李胜春,河南省正阳县人。著有《西部》《东方》等力作。现稿品读庄子系列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