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楼小黑
声明:文章参考了《吴氏石头记》,对《吴氏石头记》全盘否定的读者,自行关闭。想拓展思路的话,可以继续阅读和体验。
薛姨妈和薛宝钗等人营造的“金玉良缘”已经成为了贾府内部人人皆知的贾宝玉姻缘之一,可惜,金玉良缘并没有成为贾府内部的共识,不管是底层的小斯、丫鬟,还是上层的贾母、王熙凤、贾*等人,他们的一致认为,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结合不是最合适的、最好的选择。贾琏的小斯兴儿当着尤二姐和尤三姐的面说出: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为,倒是一对儿好人。只是他(指贾宝玉)已经有了人了,只是没有露形儿,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所以还没办呢。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节选第六十六回)
兴儿只是贾琏的心腹小斯,并不经常出没大观园,他都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一对,由此可见,贾府的底层丫鬟、小斯、嬷嬷等人皆认为木石姻缘也是比金玉良缘更是适合贾宝玉。《吴氏石头记》中,史湘云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卫若兰,妙玉也为了木石姻缘,选择离开了贾府。那么,贾宝玉的正妻只能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选择,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争夺也公开化、白热化、和透明化。
贾母的存在,贾宝玉未来的姻缘,林黛玉的可能性远比薛宝钗优先,王熙凤当众三番五次的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一对儿”,已经明确地表明了以贾母为首的上层意愿。王熙凤比任何人都懂贾母,也同样比任何人都会哄贾母开心,从凤姐口中说出的,必然为贾母心中所想的。只要贾母一天活着,贾宝玉的木石姻缘,必然是贾宝玉的唯一选择。
可惜事与愿违,贾母过完八十大寿之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偶感风寒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调息过来,最终贾母病重、撒手人寰。加之,世道的没落,大旱无雨,蝗灾肆虐,民间饿殍一片,贾府的庄子收入也大不如从前,贾府不得不过上节衣缩食一般的生活。经济上的拮据,贾母、王夫人等相继离去,王熙凤被赶出贾府权力中心,群龙无首贾府内部也四分五裂。邢夫人终于接管了荣国府内部的事务,王熙凤前往宁国府小院休养生息,而贾宝玉的终生大事则由贾*全权负责和处理。贾母和王夫人三年的孝期结束之后,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业摆在了贾*的面前,贾*开始为了贾宝玉的婚事而忙碌着。
一日,薛蟠醉酒回到家中,有一句无一句,把“贾宝玉要娶林黛玉”的消息,告诉薛姨妈和薛宝钗之后,薛姨妈、薛宝钗坐不住了,薛姨妈让薛宝钗以看望一下林黛玉的病情为由,再次进去大观园,通过林黛玉之口探听“贾宝玉要娶林黛玉”消息的真实性。次日一早,薛宝钗进入了大观园,她急急忙忙的赶到了潇湘馆,和林黛玉诉说二人情感,之后,薛宝钗故伎重施,开始戏谑林黛玉,又以“大观园邪气”入侵为由,建议林黛玉找驱*先生驱*试一试,不仅可以驱除贾府的邪气,更能驱除林黛玉的病根。林黛玉的丫鬟紫鹃听到薛宝钗的法子之后,大喜!央求薛宝钗找大仙请来,薛宝钗也以“姐妹情深“为由,答应的紫鹃的请求。
出去了半天的工夫,薛宝钗终于把自己“熟悉“的张半仙请到了贾府,对李纨、探春等人则说,为了给黛玉驱除邪祟而来,却没有告诉他们给贾府驱除”促狭*“。张半仙到了大观园之后,薛宝钗便陪同探春、李纨等到潇湘馆陪伴黛玉了。大仙四处转转,声称贾府存在”妖孽“,需要开坛做法才能驱除,碰巧被贾*、贾琏撞见。贾*见张半仙剑指乱指一通,大汗淋淋,催促张半仙抓紧。
张半仙:“好了,贵府公子乃衔玉而生,据在下看来玉为土,与金相生,公子又名宝玉,须和相生之金匹配才妥,不可与木相配,因木克土,不吉也”。(节选吴氏石头记第八十四回)
whatthefuck?不是说好的去除邪祟的吗?咋又变成为“金玉良缘”说亲了呢?原来薛宝钗看望林黛玉的真实目的,不是姐妹情深,更不是为了林黛玉驱除病根,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金玉良缘上来了。看清楚张半仙真实嘴脸的贾*,一口决绝了张半仙的提议,并叫来仆役“请”张半仙出府。当紫鹃把探听的消息告诉林黛玉、薛宝钗、李纨等人的时候,薛宝钗又“不觉呆了”,如同贾宝玉梦境中拒绝“金玉良缘”一样,薛宝钗呆了很及时。
听到消息后薛宝钗以回家看望薛姨妈有理由,匆忙离开了潇湘馆,离开了大观园,聪明的薛宝钗知道,贾*赶走的是张半仙,也是赶走了自己。为了金玉良缘,薛宝钗尽了最后的能力,可惜,薛宝钗以道士之言,以金玉之言,被贾*无情的拒绝,贾*也扯下了薛宝钗的金玉良缘的遮羞布,最终,此时的薛宝钗只能“弥望金玉缘”。
红楼小黑原创文章,欢迎一起讨论,营造和谐的红楼读书场所!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