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相关常识
1.庄子(约前年—约前年),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是庄子与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2.《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年版)。第一则《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02内容主题
《北冥有鱼》是《庄子·逍遥游》的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巨鲲变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其中瑰丽雄奇的浪漫想象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讲述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的一场有趣的小辩论,风格轻松而富有意趣。逍遥游是一种精神境界03关键字词
北冥有鱼北冥(冥míng,同“溟”,海;北冥,即庄子想象中的北海)有鱼,其名为鲲(鲲kūn,大鱼名)。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怒,振奋,这里指用力振动翅膀)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运,动,这里指大海翻腾动荡)则将徙(徙,移动,飞)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也。《齐谐》者,志(志,记载,记述)怪(怪,怪异的事物)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水击,击水,拍打水面)三千里,抟(抟tuán,盘旋)扶摇(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去,离开)以六月息(息,气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苍苍,深青色,苍青色,指天色湛蓝),其(其,表示选择,下句同此)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无所至极,没有尽头,这里指看不到尽头)邪?其(其,代词,指大鹏)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则已矣,罢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梁;梁,即桥)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安,怎么)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全,全然,完备)矣!”庄子曰:“请循(循,追溯)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逍遥游04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1.写出下列句中指定词语的古今义。(4分)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②《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③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是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2.根据提示和短文内容,完成填空。(9分)《北冥有鱼》(1)《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高天的壮丽雄奇。但即便如此,在作者看来大鹏也并未真正自由,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鲲与鹏的形象因《庄子·逍遥游》而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借“大鹏”表达自己的追求或对别人的祝福:称高远的志向、伟大的抱负为“_______”;祝愿别人前程远大,事业有成,可以用“________”。文中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成语“_______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7)《小石潭记》中唐代文豪柳宗元觉得水潭中的小鱼“似与游者相乐”,而课文中庄子“以我观物”,体味到超然的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惠子从事实逻辑出发,辩难庄子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濠梁之辩”中,庄子巧用歧义偷换概念,夺回辩论主动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关于《北冥有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05参考答案:
1.①怒:振奋,用力振动翅膀——生气,愤怒②怪:怪异的事物——奇怪的,怪异的③是:这——判断词,表示肯定④安:怎么——安全、平安。2.(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鲲鹏之志,鹏程万里,扶摇直上。(7)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8)子非鱼,安知鱼之乐?(9)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3.A。《庄子》,是庄子与其后学的著作。4.B。惠子发起辩难,攻击性比较明显,而庄子则始终从容不迫地巧妙应对。惠子步步紧逼,庄子悠然从容。5.CE。解析:A项中“于”依次译作“在”“到”;B项“为”分别译为“是,叫”“对”;C项“是”译作“这”,代词;D项“其”分别为不译与译作“它的”;E项“之”译作“的”,结构助词;F项“而”是连词,但分别表示转折关系(“但,却”和修饰关系(“着”)。6.C。解析:C项中“之”是代词,代指“知鱼之乐”这件事;其它三项中“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7.C。志:记载。8.A。解析:A项“上”即“上面”,名词,是原意。B项“怒”形容词作动词,译为“奋力振翅”;C项中“志”名词作动词,译作“记载”;D项“下”名词作状语,译作“向下”。9.C。解析:C句是陈述句,其它三项都是判断句。10.(1)广:宽;修:长;且:将要,打算;适:去;至:极限;彼:代词,指鹏。(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3)在那极荒远的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片深广的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巨池。我奋力腾跃飞起来,不到几丈高就落下来,飞翔于蓬蒿丛中,这就是飞翔的极限了。它还打算飞到哪儿去?(4)“小大之辩”是“小与大的区别”,文中就是指小雀与大鹏的区别。小雀与大鹏的大小不同,能力不同,眼界自然不同,但小雀不能高飞,便以自己的极限去揣度大鹏,就得出了可笑的结果。这启示我们,不要随便以己度人,客观地看清事实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说法不唯一,言之合理有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