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谈谈道学文化视野中的山水
TUhjnbcbe - 2024/3/11 16:43:00
甘露聚糖肽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0.html

道家的山水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最初,道家学派祖师爷老子最先发展了从山水自然中所体现出的的哲学思想,并且对其加以阐释和说明,最终提出了许多传承后世,影响力深远的山水哲学理论,如“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等,老子从山水中窥探事物发展规律以及分析山水中所呈现出的优良品质,为中国山水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后来,道家的山水哲学思想又经历了庄子的初步继承与创新。在庄子的道家世界中,山水又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成为了庄子实现逍遥游的有力物质载体和媒介。不过,无老子时期和庄子时期的山水哲学思想,体现于其中的山水审美观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哲学思考的限制,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山水审美的独立。时间发展至魏晋时期时,这时候的道家们都十分喜爱游山玩水,山水除却用以思考哲学,感悟人生,思考人生真谛外,更是凭借其天然的吸引力,使得魏晋时期的道家学习者达到了热诚地喜爱山水本身的境界。此时的山水审美也日渐独立。无论如何,山水始终是道家表达哲思的一种重要承载物,它并不是一种明确的言语表达,却有着相较于言语表达,更加独具精神神韵与灵气的优点。接下来,我们便来详细了解,各时期道家的哲学思想,并且感悟其中的山水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均有着丰富的山水思想和文化。唐宋以后,道教对自然山水之美似乎更为重视和偏爱,修道与山明水秀的环境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历史地看,道教山水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从老子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到山水成为庄子实现“逍遥游”的媒介,再到魏晋道家“性好山水”,爱山乐水始终是道人对“道”最诗意的表达,也是道教的一种修炼途径与美学情趣。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延续了老子于自然山水中悟道的思维,并在自然山水中体悟到天地大美的境界。《庄子》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是“逍遥游”。庄子常常纵情于山水之间,如“庄子游乎雕陵之樊”“庄子行于山中”“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等等。可以说,山水是庄子生命观的一个重要表征,庄子认为寄情自然山水可以真切地体悟到自然的永恒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常居山水之中能够长生不老。这一思想也成为了道教人士入山修道、炼丹、求仙的重要理论依据,如葛洪所说,只有名山大川才是理想的炼丹场所。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名山胜水,无一例外都是丛林流水,鸟兽成群,花草飘香,气候宜人。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对于现代人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仍有着独特的功效。道教山水思想蕴含着生态智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教爱护自然、崇尚自然和致力于“人间仙境”建设的可贵精神,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有益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道学文化视野中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