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流传到现在,内容估计多有亡佚增删。古时文字保存不易,现如今能为人看到,是古人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虽然后世很多大家都说《庄子》内容很多伪作,但不论真伪,都俱为一体影响了我们。今天就讲书中三个小故事:
1、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自由自在,醒来后不知道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我们平时也会做梦,梦见自己变成别的东西,但梦醒之后往往就清醒了。可是庄子却将梦与现实混淆了,或是说混为一体了。究竟是蝴蝶还是庄子重要吗?对庄子来说并不重要。他借此表达自己对人生梦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疑问,并不执着于结果。为什么不执着呢?因为真也好,假也罢,始终都是庄子自己。
2、相濡以沫。相濡以沫,人们往往只记住前一句,其实完整的话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看到干涸的水坑里有两只鱼,相互亲吻吐唾沫来润湿彼此,由此发出了感慨之言。现在这个词常用来比喻在危难时刻,夫妻或朋友间以微小的力量相互扶持。
庄子想表达的是“相忘于江湖”。就是忘记彼此困难的处境,仿佛仍然如同在江河里般自由自在。
但是人们显然更喜欢相濡以沫。世人虽多,可是和庄子有相同想法的人却不多。忘记身边的困苦已是不易,放弃他人的关怀更是难上加难,人都需要温暖,所以“相忘于江湖”只能在故事里发生了。
相忘于江湖3、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朋友来看他,却发现他坐在地上,双腿叉开,敲着瓦矢唱歌。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生死确实是这天地间头等的大事,人们常说“死者为大”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可是庄子却不一样,妻子去世,不仅不悲伤,还为妻子庆祝起来,认为她先摆脱了人生的枷锁。这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生死观,因此可能不如前两个故事普及。
庄子这么想,是有其个人原因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他的追求就是混混茫茫的天道,也可以说大道。他认为世间没什么挂念的,我和别人,生和死都是一体的,都是事物发展过程。因此他淡然看待事物的变化去留,不追逐也不对抗,以平静的心态度过一切。
显然,庄子的想法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他本人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文章中提到,不知何时何地会有人懂他的想法。
虽然庄子的想法难以理解,但《庄子》语言富有浪漫主义,其文学色彩和哲学思想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性看待庄子,学习他的达观,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