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战国时代的诗人哲学家庄子
TUhjnbcbe - 2024/6/14 18:25:00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s://m-mip.39.net/nk/mip_4651574.html
#千古风流人物#

庄子,原名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兵县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

庄子的家原是小贵族,在变幻莫测的混乱年代,家境很快就衰败了,以至不得不时常以打草鞋为生。为了生计,庄子还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然而这并不轻松,天还没亮就得起来干活,还要受大官们的气。庄子内心里十分苦闷,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思考万物的生生死死。

在庄子生活的时期,各诸侯国相互倾轧,征战不已,天下很难有太平的时候。尽管庄子也尝试着像其他思想家一样,到处奔波,寻找能接受他思想的国君,以此谋取功名,但他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因此,庄子选择了退隐,他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过着贫困的生活。

庄子的生活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前年—前年。庄子逝世的时候,宋国已经覆亡。庄子的思想很难为统治者所接受,因此他也就没有再到各诸侯国去游说了。他整天到处游荡,见什么议论什么,在议论中经常借寓言故事阐发许多深刻的道理。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主要成就包括创立了道家学派,他的思想主张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强调少私、寡欲、静心、超然等养生之道。庄子的生活年代大约在战国时期,他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流的观点认为,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战国道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丰富宏大,主张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

其实,哲学家这个称呼不能代表庄子的全部,笔者认为他还是一位诗人,一位诗人哲学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从他的学说汇总《庄子》中来寻找答案吧。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战国文章,普遍多假寓言、故事以说理,但仅仅作为比喻的材料,证明文章的观点。

《庄子》却并不仅如此。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秋水》,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而且,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汇万状,出人意表,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的宗旨,是说人的精神摆脱一切世俗羁绊,化同大道,游于无穷的至大快乐。所以文章开头,即写大鹏直上云天,飘翔万里,令人读之神思飞扬。

《庄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如果说《孟子》的感情是在清楚的逻辑表达下运行的,那么《庄子》的感情,却往往是无端而起,迷茫恍惚。在上面所引的文字中,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此外,《庄子》中常表现出伤感的情调,如《至乐》中的一节:庄子之楚,见空髑髅,消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至乐》的宗旨,是以死为痛苦人生的解脱。这种厌世思想,实际是因为对人生有完美的期望,所以所见皆是痛苦。这一节写庄子对髑髅的一连串发问,便是充满了人生的伤感。

《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后代文人在思想上、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国时代的诗人哲学家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