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少不得要与很多人打交道。有些人态度真诚,令人倍感温暖;有些人则非常冷漠,让人无法接近。但冷漠又分不同情况,也许是对任何人都是如此,也许是只对特定的人群。
当自己和对方学识见解、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无法苟同,自然就无法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可以忍让,有人则坚决不后退一步,于是就表现出一种很冷漠的态度。古代一位先贤就曾分析过类似的情况,下面介绍的是庄子的三句话,不仅道理深刻,而且还奉献了两个成语。
《庄子·秋水》(节选)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以开篇的“秋水”二字为题目,前面以河伯与北海若的七问七答为主线,逐层剥开,文整义足。
作者先讲了一个故事:秋雨绵绵,河水上涨,干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黄河的河面也逐渐加宽,放眼望去,连牛马都小得无法辨认清楚。河伯欢欣鼓舞,也开始骄傲起来,以为天下的壮美都揽入眼底。
河伯一边悠悠地赶路,一边快乐地歌唱。他顺流而行,来到了渤海,抬头东望,根本就看不到水的边际,这时才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
他望着浩瀚的大海,对海神感叹,“有人曾认为仲尼的见识短浅,还说伯夷不讲道义,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看见大海无边无际,我差点成为深明大道之人的笑柄。”
接下来庄子就借海神之口,讲了这三句话:不可与一直生活在井里的青蛙谈论海洋,因为它的眼界狭窄;也不可对夏天的虫类谈冰,因为它被季节拘禁;更不可对孤陋寡闻者讲述大道理,因为他们受教育束缚。
庄子很会讲道理,他先从河伯的经历谈起。他非常熟悉自己的一方天地,平时河道狭窄,来往船只以及游人都很稀少。等到河水猛涨,他发现河道变宽,水面也忽然开阔,于是他开始得意洋洋。而海面一望无际,海神却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所以各自所处的环境,决定了眼界的范围。好在河伯有机会来到大海,可以有机会纠正自己的傲慢和浅薄。但是井蛙与夏虫却不会有河伯那样的机会,所以庄子才进一步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庄子讲的这三句话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井蛙语海和夏虫语冰。如今人们依然经常它们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可见环境对事物影响巨大,人们更应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俗话说,少而不学,老而无识。如今不仅少时要努力,而且还需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代,也不会被人轻看。其次,要积极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与外界接触,心胸开放,才不会孤陋寡闻。
第三,要经常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就像夏虫若能经过寒冬,河伯来到大海,如此才不被各种约束限制。同时还要注意,这些努力都不会立竿见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