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首次访俄:来晚,能否来巧?
原标题:克里首次访俄:来晚,能否来巧?
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开始了其任内首次访俄。尽管先前已与俄方外长拉夫罗夫几轮接触,但此次访俄,仍被克里称为“迟到之会”。的确,如果跟克里上任后数次到访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相比,访俄之旅确实“来得更晚一些”。
有道是:态度决定行动。来得晚,折射出破解美俄僵局之难。一方面,围绕“马格尼茨基”法案的争斗不断发酵,俄美在“签证战”上互不相让;另一方面,围绕反导的角力也在继续。近日,俄罗斯宣布将在白俄罗斯建立空*基地,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对美国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的回应。
来得晚,也凸显出美俄战略观的博弈。在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俄罗斯也在“深入参与亚太事务”(俄新任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语),彼此利益难免碰撞,加剧了俄美关系的复杂性。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谢尔盖·罗戈夫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亚太再平衡,亮点在“双环”,即以构建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两大经济联盟为重要任务,担当经济领头羊角色。俄罗斯唯有在中美间奉行平衡战略,才能在地区*治、经济架构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然而,克里来得虽晚,但“来早不如来巧”,7日恰好是普京第三任期执*一周年,9日俄将迎来胜利日。趁着这些节点,审视俄美关系发展历程,相信当别有所悟。对于此访,虽然俄专家大多认为难有实质性突破,但美国国务院高官认为是个“绝佳机会”——尤其在美国波士顿发生爆炸案后,美俄承诺继续在反恐和安全问题上开展合作,使美俄关系展现出回暖迹象。此外,奥巴马也将在今年9月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召开前访俄;6月中旬,美俄总统还将在北爱尔兰八国集团峰会前会晤。这些都传递出双方希望改善关系的信号。克里此访或许就像俄罗斯谚语说的,“迟到总比不到好”,对于推动俄美关系融冰化雪,终究是一种“正能量”。(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