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细说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
TUhjnbcbe - 2025/1/28 0:30:00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本段从人的境界来出发,分别以“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的人、宋荣子和列子为例子。宋荣子能称得上子,说明他在当时人们眼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能够在学术上自成一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宋荣子的境界是荣辱不惊,不惧怕众口铄金,有一颗坚定的内心,在受到他人非议时不会沮丧,受到他人赞扬时,他也不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赞扬而加倍努力。很能分得清内在和外界的关系,对外物不动心,所以他嘲笑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的人。那些人每日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形象,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名声会受到损坏,所以那些人都在被外物拖累。接着又提出宋荣子的境界不如列子,因为宋荣子是在被动的感受外界的评价,处在风口浪尖。

《列子·说符》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列子很贫穷面有菜色,郑国宰相子阳派使者给他送去粮食,他再三推辞没有接受。他认为,子阳这个人能听信他人说列子贤良就送来粮食,那么也能听信他人的诬告而加罪于自己,他没有接受子阳的拉拢,后来子阳被郑国百姓发难杀死,列子没有背上同流合污的罪名。列子对即使能够得到好处的事,也不去追求,因为他辩的清好坏会转换,对外物有需求就会有拖累。接着又提出列子的境界也不够,他有项能力是驾着风行走,飘飘然十分潇洒,出去游玩十五天才回来。这说明了列子也有需求,他是在接受风的协助。庄子说他要是能乘着天地运行的规律,迎合六气混同在其中,感受天地,融在天地,就能穿梭于宇宙无穷,游走在时间之中了,不用再“御风而行”也就没有什么依托。

草原

最后庄子提出总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的意思是没有自我本身的概念,不会因外物产生过多的情感,像是上文中的宋荣子。神人的概念是:神一样的人是没有任何拖累的,也不会去追求表面看起来很好的事物,像是上文中的列子。“圣人无名”在《易传·系辞》中有圣人设卦象的记载,而本句中的名,可以解释为没有名字、名声,或者是不可名状,都不会影响我们对圣人这个概念的理解。圣人教会人们建造房屋,书写文字,施行教化,致力于某一方面,他们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的生存工具或者传播智慧启迪人们的思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说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