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黑人抬棺舞比起歌唱,我们更爱听哭嚎
TUhjnbcbe - 2025/2/14 18:00:00
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锃亮的皮鞋,魔性的舞步,邪魅的笑容,灵魂的走位,堪称地表最强送葬男团。

短短数天,千万级的播放量,名声大噪。这段看似鬼畜的视频,实际却节选自正经官方BBC纪录片,是正经的民风民俗。

“黑人抬棺”,本是非洲小国加纳,习以为常的民间葬礼形式。在加纳人看来,葬礼越嗨,越能说明送葬者对死者的敬爱。

富人,可以有锣鼓喧天,高朋满座的豪华葬礼。而穷人则只能依靠这种“穿西装跳街舞”,低价、简单却也欢乐。

资本有多寡,敬意却无厚薄。

本是一种葬礼的致敬,在中国却出现了极大争议: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此曲一响,爹妈白养”“棺材一抬,人间白来”

在国人眼里,“黑人抬棺舞”,歌声欢快,舞步潇洒,无异于“坟头蹦迪”,对祖先大不敬,谁家祖坟头上都得冒烟。追根究底,这一切的恶搞也好,水土不服也好,最后发现都是由于:

黑人抬棺舞”挑战着中国生死观,比起歌唱,我们更爱听哭嚎。

自孔子起,我们对待鬼神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们一方面敬畏鬼神,而另一方面却是害怕,从不敢靠近。我们选择用哭嚎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与敬意,而将载歌载舞只赋予庆祝与欢乐的意义。

唯一看得通透的庄子,将生死看得像四季变换一样坦然。他坚信为死者悲伤是不通达的表现,开开心心欢送最后一程才是真诚。在妻子逝世时,他鼓盆而歌,却成了邻人眼里没人情味的负心之人。

现在我们看待死亡的态度:生者恐惧死亡,哀嚎痛哭

在世间活着,我们总是在不断接收着,有心者贩卖的焦虑。

学业:没有高考,你拿什么拼过富二代?拼爹拼不过,你不知道拼自己吗?

工作:这世界最难治的病,就是穷病。

婚恋:最不值钱的是,男人一事无成的温柔;自己身材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管好老公。

孩子:落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只能怪父母。

但我们最最害怕的还是: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我们畏惧死亡,我们不敢死去,家里有父母、孩子、爱人。

章子怡在一次采访中说:“以前我拍打戏,不要命的,《卧虎藏龙》里大冬天天手被剑削出血了,威亚十几米得落下来,一点都不怕。现在我怕死了,很怕,等等我女儿还在家等我呢,她那么小、那么可爱”

让恐惧的我们,用歌舞来欢送死亡,我们真的做不到,太残酷了。

我们宁愿选择痛哭,至少悲伤是从心里溢出来的。

临危之人,不惧死亡,但生者却难以割舍。

外国媒体曾经采访过上百位老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得到的最多答案是:在睡梦中死去。百岁老人巴金,在临终之时却感叹:“长寿是一场折磨”。被疾病缠身的老人,鼻子上插着胃管、脸上带着呼吸面罩,除了痛苦的呻吟,一动不动,多次想死去。但家人却总是不舍,只因为那一丝微弱的心跳,代表着活生生的人。

“安乐死”的话题,争议了许多年。我们早就知道从肉体的痛苦出发,那一种才是最后的选择,只是情感那道坎过不去。

我们无法选择这么出生,更可怕的是我们连怎么死去的权力都没有,也不知何时才能将死亡的权力交还给本人?

死后的葬礼:其实对死者而言,庄严也好,欢乐也好,意义都不大。

中国的老人们,穷尽一生,都希望不给小辈添乱。可能,他们最大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能葬在哪,和谁能挨着点,不至寂寞。后人清明、家祭,不要忘了添那一炷香。现在我仍然还记得奶奶在世时,无数次叮嘱爸爸,她死后不要做大法事了,好几千呢,留着两个孩子读书用。

人死万事休,所有的葬礼,或豪华或节俭,或严肃或欢乐,大多是后人的门面功夫。

以前在农村,一个讲究体面的家庭,葬礼花销两万左右,借钱撑门面的大有人在。我们很少关心死者对于自己葬礼的心愿,总是一心一意的自以为是。庆幸现在大多火葬,葬礼攀比的风气逐渐消失。

所有的一切虽是那么的世俗,但我们的悲痛是真的,我们为失去的至亲悲痛,更为自己没有他们后的生活悲痛。

给我们最大疼爱的人不在了,而我们却只有在葬礼上,才可以光明正大地痛哭,像儿时受了委屈一样。

死后的葬礼:其实对死者而言,严肃也好,欢乐也好,意义都不大。我们真正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人抬棺舞比起歌唱,我们更爱听哭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