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17 8:30:00
源于河南省商丘市的成语:百折不挠,这个成语的发生地就在商丘,商丘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百折不挠”的桥玄就是商丘人。成语释义:折是挫折;挠:弯曲,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绝不动摇自已所下的决心。成语典故出自《太尉桥玄碑颂》东汉时,商丘人桥玄,性情刚正,嫉恶如仇。年轻时在睢阳当县令,曾揭发过陈国相羊昌的罪恶;当汉阳太守时,他的属下上邽令皇甫祯,因贪赃枉法,被他处死;他做尚书令时,曾上书揭发汉灵帝的故交盖升,这个盖升当时正大肆搜刮民财。但汉灵帝不但不采纳,而且还提升盖升,于是桥玄托病辞职归隐。曾经有强盗绑架桥玄十岁的儿子,当地守备的官员围住强盗,却不敢进攻,桥玄怒喝:“强盗是众人的祸害,难道为了我的儿子可以宽容祸害吗!”于是催兵进攻捕了强盗,却因此失去了儿子。当时人们对桥玄颇有好评,蔡邕在《太尉桥玄碑颂》中颂扬桥玄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这就是成语“百折不挠”的来历。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北六里有桥玄墓的古迹。百折不挠这个成语的整体含义很好理解,但是其中的“挠”字是何意?一、说文解字:详说“挠”字(一)字源解说“挠”字由“手”和“尧”构成。“尧”字有城垛子的含义。引申表示躲起来,整个字的意思是在对方动手时自己躲起来,由此产生退缩的含义。它在“不屈不挠”和“百折不挠”成语中用的就是这种含义。也可理解为躲藏起来的人手在采取行动,由此产生扰乱的含义。(二)词义辨析“挠”字在古文中常用的含义有四种1、搅动,搅和。《淮南子·说林》:“使水浊者,鱼挠之。”2、扰乱,困挠《庄子·骈拇》:“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于仁义。”苏轼《教战守策》:“又挠以军法。”3、弯曲,屈服。《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蔡邕《太尉桥玄碑颂》:百折不挠4、阻挠,阻挡。《清稗类钞·冯婉贞》:“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二、说文解字:“挠”字辨析“挠”字常用的含义有四种,其中屈服和阻挠这两种含义比较难掌握和区别。不屈不挠、百折不挠中的“挠”字是屈服的意思,竭力挠之的“挠”字是阻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