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庄子》这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那是怎么说也不为过的。可以说庄周的思想已经在两千多年的文化延续中,慢慢地渗透到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喜欢文辞的,在《庄子》飘逸洒脱、汪洋恣肆的文风中找到了出尘的灵感;在尘世中碌碌营生的,可以在其中找到暂时的放下;而那些喜欢道学的,在其中则可以获得大道感悟。《庄子》就像是一个宝藏,每个人都能从里面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有人穷其一生研究它。历史上通常都是老庄合称,《庄子》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一提到它,人们通常就会想到道家的无为。基本上大家学习了《庄子》后,都是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变得越来越谦恭。虽然也有刻意学习庄子脱俗不羁之风的,但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敢说,只有他真懂《庄子》。然而民国有一位狂人叫刘文典,这位老兄敢说这样的大话。刘文典过去任职于西南联大,曾经非常自负地说:“古今以来,真懂《庄子》的人,只有两个半而已。一个就是我,第二个就是庄子自己,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大家读完刘文典自夸的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此人很自大?确实,这样说真的会招致很多人的不适,一般人,不管有没有真本事,都不会这么狂。但要是想想民国多狂人,也就不奇怪了。其实了解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很多狂人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守旧派。他们与新时代的文化显得格格不入,但又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往往有愤世嫉俗的特点,而且行为上有时很夸张。这种外在的夸张与高傲,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内心的“无归属感”。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理解曾经的“守旧老顽固”在骨子里是多么的坚守传统,这种坚守有时被大家称为迂腐,是非岁错也就见仁见智了。刘文典这个人就是这样,与那位被称为疯子的辜鸿铭有点像,往往喜欢搞出点大动静来,极其不愿意苟同于他人。这位老兄甚至敢跟蒋介石当面争吵,不会因为老蒋的身份就礼让三分。刘文典研究《庄子》的水平究竟如何?我就不评价了,他曾经出过一本书,叫《庄子补正》,书中有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为他写的序言,这里摘一小段:然则先生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則,岂仅供治庄子者之所必读而已哉!了解陈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不会随便夸赞一个人,能给《庄子补正》这么高的评价,说明刘文典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刘文典对于当时的众多教授,似乎也只服气陈寅恪,其它人则不放在眼里,常常发表某某教授名不副实的评价,据说那位大文豪沈从文就被他怂过。当然了,究竟如何,恐怕还要阅读原著,光凭一人之言肯定是不能做出决断的。做学问就是这样,不能因人废言,他的自大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无法接受,但他到底是不是对《庄子》很有研究,就要用事实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