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笔记分析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同学们学习历史,对付考试还是需要以学校教师和书本为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八课~百家争鸣局面
首先,关于这一课
难度上,难度不大,属于简单题,百家争鸣更多的是显示文化的繁荣。
分值上,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多
题型上,基本一道选择,会综合考察学派及其思想,或者出一段古文让你判定思想学派
易错点,这种题目属于基本题,熟记各个学派的思想和代表人物,平时做题多注意点那些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句子。
下面是对于这第一课整理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要求:对中考考生来说,该记记该背背,这课知识点有点多而且较为分散,但是起码都需要熟悉。
知识点(建议结合书本观看):
1、春秋晚期的老子,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
2、老子的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春秋晚期的孔子,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核心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5、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
6、孟子:继承孔子,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7、道家: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8、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对于以上知识点,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注意下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