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子道德经聪明人,反而不容易得道
TUhjnbcbe - 2025/2/18 17:32:00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德经》是一本古老的哲学著作,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是智商极高的聪明人,才更容易悟道、得道。

正如傅佩荣教授在《细说老子》中所说:非常聪明的人,适合学道家思想。

但事实正好与之相反,如果我们认真读《道德经》,领悟老子的思想,便可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太聪明,反而更加不容易“得道”。

因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素、朴、愚、拙、讷,这些特质更加符合大道,而耍小聪明、走捷径、投机取巧都是违背大道的。

正因为如此,当初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时候,老子告诫孔子说:

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

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

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老子问孔子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孔子说自己经常读《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这类圣人之书。

老子问:“你所读的这些书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说:“精髓就是宣扬仁义的。”

老子又问孔子:“那你现在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回答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道,没有一个君主采用我的主张”。

老子说:“哎呀,你这样做是南辕北辙,就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一样,自然是很难真正得道的!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

再说,所谓仁义,只不过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

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

你如果修道,就应该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每天都在自我反思,思考老子所说的话。

其实,孔子勤奋好学,整天研究《六经》等圣人之书,应该算知识渊博,算是个聪明人了,可他为什么就是难以得道,而且还偏离大道呢?

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太急于求成了,内心总是想着去作为,反而很难真正有作为。

老子《道德经》第48章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可见,孔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只能算是个聪明人,但是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得道的智慧之人。

因为修道的人需要不断做人生减法,让自己的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最后就可以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的境界,便可“无为而无所不为”,即: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成长,需要做加法;人生成熟,需要做减法。

其实,做减法、无为就是得道的境界之一。

而那些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刻意作为的人,都是很难真正得道的!

正因为如此,老子告诉大家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最终实现返璞归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样才能真正得道,真正“绝学无忧”。

现代人,个个都很聪明,很会趋利避害,不肯自己吃亏,认知水平也很高,知道的道理也很多。但是他们只是有知识、有学历、有聪明,而没有真正的文化和智慧,更谈不上得道。

庄子有句话说得很好: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

一个人过于聪明、算计,很容易被各种欲望和诱惑蒙蔽心智,继而迷失自我,做出违背天道的决择,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文种太聪明,只用了三条计谋就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称霸,可惜他舍不得眼前的富贵,不懂得“功成身退”的天道,最后被勾践赐死。

韩信很聪明,他是百战百胜的战神,可以“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但是他喜欢在刘邦面前炫耀自己才能,还违背了“功成而弗居”的天道,最后他也被诛灭三族了。

杨修太聪明,连曹操都自愧不如,但是他太爱显摆小聪明,并且多次当众说透曹操的心思。此举曹操很是不爽,最后他也被曹操赐死了。

一个人如果太聪明,反而不容易“得道”,还容易给自己招来祸患,就如以上所说的文种、韩信、杨修一样。

反之,一个人舍得下笨功夫,做人做事都都很“笨”,不投机取巧,也不喜欢偷奸耍滑,反而更加容易得道,福气也更多。

拿曾国藩来举例:他从小就是背负着“笨小孩”的差名声,考个秀才连续考了7次,他也承认自己天赋不高,甚至说自己到了“愚钝”的地步。

但是他最终在乱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也可以说是真正得道了。

曾国藩有句人生名言: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读书的时候,他是一本书不看完,不看另外一本书,只为让自己专心致志;

交朋友的时候,即便是对方耍计谋、背叛自己,他依然是真诚相待,用真心感召他人;

打仗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打呆仗,结硬寨”,从来不去“出奇制胜”,但是他用了最笨的办法稳扎稳打地消灭了敌人。

仗打赢了,别人都在争名夺利,还有人劝他拥兵自重,但是他忠心不改,不仅主动请求裁撤湘军,还把打胜仗的功劳让给他人。

曾国藩的这些行为让我想起来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5%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子道德经聪明人,反而不容易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