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对错,穷富等等世俗的各种观念其实都好理解,都可以接受,但是最难理解,最难接受的是生死。
庄子在《齐物论》中就已经提到了,他说人生是一场梦,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一个梦见自己喝醉酒了的人,白天还在哭哭啼啼的,一个梦见自己哭泣的人,白天还在外面打猎。你不知道是梦,其实就是梦,你说这是梦,本来好像也不是梦。你搞不清楚到底人活着是一场梦,还是人走了以后这场梦才真正开始。只是愚昧的我们浑然其中,根本不自知。
庄子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要站在“道”的高度上看问题。那么对一个人来说,生也好,死也罢,其实只不过是人形态的一种改变而已,但是本质没有变,我们本来就无须担忧害怕,这是世间之常情。
那么在《大宗师》中,庄子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又讲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道理。
1.
南伯子葵问仙人女偊,您生活了这么久,可是容貌未曾发生改变,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女偊告诉南伯子葵那是因为我得道了呀。
南伯子葵很兴奋,问女偊真的吗?那么你能把得道的方法告诉我吗?
女偊说,哎,这个事啊,虽然我有了得道的境界,可是我没有办法把这个境界告诉你,尽管我可以传授你方法,但是能不能得道,这得看一个人的悟性了。
女偊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南伯子葵并不想真正的得道,他只不过是因为女偊的容颜而吸引,希望拥有他一样的相貌。他真正在意的不是得道,看透生命真理的事,而是只不过想要和女偊保持年轻美貌而已。
这就好像,我们平常的时候看到人家赚了大钱,我们就很好奇地去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其实本质上有的人根本不关心人家的生意是怎么做出来的,只不过是因为他赚的钱多被吸引而已。
如果,这个根本的问题方向就是错误的,那么你怎么可能得到真理呢?
不过,女偊还是把方法告诉了他。
他说,我在修行的过程中,三天以后,忘记了宇宙天下,七天以后,忘记了世间万物,九日以后忘掉了自我,因此我能够超越躯体,超越时间,超越古今,我的生命得到了升华。我把这样的状态称为“撄宁”。
其实,女偊就是在暗示南伯子葵要摒弃一切外在的杂念,回归自我。
这就是“守”,也就是“心斋”,忘情,忘我,忘知,忘天下,最后忘却生死,那便是超脱的境界。
正如我们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