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提到三教九流,我们都会联想到旧社会闯荡江湖,从事一些不是很正当的行业的人。实际上,在我国的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指宗教的流派和学术的派别以及各种职业,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意思。
三教九流最初并没有贬义,只是到了后来往往,常用来比喻人员比较杂乱,所处的社会等级或地位也很混乱,往往含有贬义。接下来,就给大家解释一下三教和九流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儒、释、道三教,就是儒教、佛教、道教。
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教派,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也是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印度人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入寂灭、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其实书中收录了诸子家,但最重要的还数这九家。
儒家——开创者孔子,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入世作为,规范礼仪,仁政爱民,忠孝节义等社会的道德规范。儒家和儒教的概念要区分开来,儒家作为一个阶层,而儒教是作为一种信仰。
孔子道家——开创者老子,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和谐共生等生活理念。
老子阴阳家——开创者邹衍,代表人物邹衍、东方朔等,主张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相连的,通过像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对立统一的概念,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
邹衍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申不害、商鞅和韩非子。法家重视法律,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治理社会需要通过法术,权力的运用,实行严苛的律法、制度上的改革或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管仲墨家——开创者墨子,代表人物墨子、禽滑厘,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等。
墨子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主张通过对名与实(即名称、概念与事实、实在或实体)的论辩和剖析达到为事物或问题正名的结果。
惠施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
鬼谷子杂家——开创者吕不韦,主要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特点是“兼儒墨,合名法”,思想兼容并蓄,善于汲取其他学派精华,化为己用。
吕不韦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尊神农氏为祖师,农家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许行后来,随着不断地改朝换代,九流被用来代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在九流中,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民间还有一种类似顺口溜的说法,通俗易懂,合辙押韵。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客,七烧八当九庄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下九流:一流修脚二剃头,三差四役五抹油,六流卖把七娼妇,八流戏子九吹手。
了解了三教九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对人群的划分标准,没有什么贬义。如今,我们是和谐社会,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足够努力,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版权说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