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要读懂庄子,首先得理解庄子的大痛苦
TUhjnbcbe - 2025/2/20 0:37: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215/w1v6mq5.html
战国,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动,给一些士人提供了跻身社会上层的机会,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或文韬武略,或摇唇鼓舌,平步青云,而为布衣卿相。另一些士人,则被抛到了社会底层,穿着破旧的衣服,穷到要向人借粮糊口,因为经常饿肚皮而形容枯槁。对他们来说,通往社会上层的路并非不存在,但那条路实在太凶险,也不合乎他们的性情,所以“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比如庄子。在今天很多人的认知中,庄子的形象颇为洒脱和逍遥,甚至还有点儿小资情调,又是养生,又是梦蝶,把生活过得很美学。哪来的痛苦?实际上,我们只要注意一下那个时代的背景,就知道这有某种程度的误解。更何况哲学家大都是痛苦的,快乐的没有几个!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用庄子的话来说,当今之世,是殊死者残尸相叠,披枷带锁者推挤于路,横遭刑戮者满眼皆是(《在宥》)。一般的观点,会把社会的这种残酷与黑暗,归结为战争和统治者的暴政。但庄子看问题不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终极”地指出了文明社会本身无可索解的死结:文明社会从一开始(“尧舜之世”),就酝酿了一场大灾难,这个社会煽惑起人的无穷欲望,却无力约束,甚至它的一切约束努力,都更增加了这些欲望带来的恶。(《胠箧》)那个时代的庄子,便已经看到了文明对人的异化,因此他主张回到原始的淳朴状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真人”)。但这种想法无疑太过天真烂漫了,文明的进程几乎是不可逆的,消除了文明,也就消除了人类社会本身。因此庄子与他所处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这是他痛苦的基本根源。与此同时,庄子看到自己时代的人们,沉沦于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在追求外物的过程中使人无休止地处于焦虑紧张,生机活力被无谓地耗竭了,生命的意义被完全扭曲了。(《至乐》等)于是他不断地追问,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在《齐物论》中,庄子沉重地写道:人一旦禀受天地之气而成形体,便要不失其真性以尽天年。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像快马奔驰追逐于其中,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生劳劳碌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不是很可哀吗!这样的人生虽然不死,但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的形体逐渐枯竭衰老,人的精神又困缚于其中随之消毁,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这样茫然吗?还是别的人并不茫然,只有我一个人茫然呢?”对生的迷茫,而不是对死的悲哀,才是人生最大的困境。死固然是大痛苦,但这种痛苦背后还有对生的依恋和执着;而生的无意义、无价值,则连这最后的执着也一同毁灭了。所以庄子说,儒墨之徒不明白人生真正的沦丧,这些人奋力呼号于带着枷锁的人群中,结果却是人为地再给加上了一重枷锁。(《在宥》)可见,庄子在精神上是痛苦的,并因这种痛苦而高贵。人们往往欣赏其高贵,却不知真正的庄子,乃是从人生的大痛苦中产生出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读懂庄子,首先得理解庄子的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