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庄子.人间世》
谈到出使齐国的话题,孔子的话匣子收不住了,继续指导叶公子高关于外交的话题。
古往今来,外交的故事非常多,比如苏秦、张仪的连横与合纵,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为后世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外交能力也体现着大智慧。
01在外交上,远交近攻并非最佳选项
用语言来建立邦交要靠使臣去传达,传达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双方都高兴,必定增添过多好话,双方都愤怒,必定增添过多坏话。
如果传达的话语失真,双方都不会相信,那么传话的使臣就要遭殃了。
有一句成语叫作“远交近攻”,虽然是一句名言,但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在封建时代,国与国之间没有信任感,互相角力,各国势力不同,与远方的国家相谋,共同对付旁边的近邻,也是在保护自己。
因为如果自己不这么干,恐怕邻国也不一定怀有善意,这是政治和军事上面的考量,非常实际。
02对近邻要忠信,对远国要坦诚
但是,单纯从外交的角度来看,与邻近国家的交往,彼此之间一定要讲忠实和信用,言必行,行必果,在私交上互相信赖,在公事上也要十分坦诚。
这是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石,也是对自己利益的真正保护,比任何尔虞我诈来得更有意义。
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保守国家机密上面,不一定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坦诚相告,这是因公而善意地隐瞒。
与远方的国家交往呢,就需要用诚意来传达言语,拉近彼此的感情,而且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把守信落到实处。
03既要清晰传达,又要隐去原话
办理外交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难的,毕竟这是代表着国家,如何去传达,需要具备不凡的语言功底,办好了皆大欢喜,办不好可能会搞砸全局。
一方面,要能够清晰地把最高元首的旨意传递给对方,避免自己本身就是曲解了其本意,忙到最后,才发现全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讲的,比如对对方的谩骂和批评,就要隐去。切不可君主说什么,全都原封不动地跟对方讲。
要知道,外交双方都有记录的官员,如果讲得不符合逻辑,会闹出很大的笑话,这里面,存在一点权衡利弊的意味,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
04调和矛盾的外交,是件高超的艺术
在外交方面,调和两家的矛盾,是一件高超的艺术。
在中间做一个传话者,如果两家都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东家批评西家浑蛋下流,西家评价东家不是东西,这些就不好传。
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是锦上添花、皆大欢喜的事情,大家都非常开心,看似非常成功,但也是个麻烦事。
因为大家都处于亢奋的状态,容易吹牛,过度放大对双方的希望和要求,明知办不到,还要硬去传,最终恐怕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好结果,好与坏特别难以裁定。
所以呀,要做一个好的外交家,脑子要非常灵活,说话非常动听,发个脾气都像是在唱歌一样,有句俗话,称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就有点这样的意味在里面。
结束语:
语言是一门艺术,这番对国与国外交的分析,让我们脑洞大开,读懂了外交,也就读懂了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