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写字了?
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即使是在学校里,你大概也只有在做卷子的时候才会写字。至于毕业以后,就更加不会动纸笔了。好不容易提起笔来装装样子,结果发现写字两个字怎么写都记不得,只得叹口气把笔放下……
都是现代年轻人常有的事,见多也就不怪了。
但写汉字才是中国人给纸注入灵魂的仪式啊,怎么能忘了呢?今天我们请了几位大神,来告诉你写字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庙堂之上的书写者
蜀汉建兴五年(年)的一天,诸葛亮回到了书房里,已经累到失去自我。政权内外交困,北伐似乎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他最近正在策划这件事。
愁死霸霸了
刘备在的时候,丞相府还能有个甲方,可以顺着主公的需求去筹划还容易些。如今少主只管准奏,诸葛亮既要给自己提需求,又要负责策划执行,还要教会少主怎么自己提需求,操着当爹当妈的心,还不一定讨好。
其实我还是会提需求的
就是当着相父不敢说
时间不早了,他起身准备写已经打了很久腹稿的《出师表》。笔触点点,在竹简上留下了规整的笔画。这些符号像是有魔力一般承载着他的思考和情感。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让历代看到这篇传世名篇的人也跟着他一起临表涕零……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感动中国的一篇工作报告,不仅有工作小结,还有自己传奇般的人生回顾,而且还担心了一下身后事,如同慈父一样地教导少主。
感动中国的工作报告
很难想象,现在一个在电脑前面无表情地敲击工作小结的人,能把自己的工作报告写到这种高度。书写文章毕竟能够注入情感,丞相也到底是丞相。
不过丞相也不光是用书写的情感在交代身后事,有时候还要救命。
武周时期成名的狄仁杰就用写字救过自己一命。
不妙
长寿元年(年)正月,正是武则天满朝抓跑偏的吏治整顿运动到达高峰时,酷吏来俊臣和他的下属们,四处凭着莫须有的罪名缉拿官吏。他们这个属于无差别整顿,无论好官坏官,一律要下狱拷打。宰相狄仁杰也未能幸免。
狄仁杰的心态倒是很放得开,晚招不如早招,免得在狱中受皮肉之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连酷吏们都没想到他很痛快地就承认了谋反。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宰相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借着儿子来探望的机会把陈情书写在棉衣里,送入宫中。
秘密启奏给女王陛下
可以想见,狄仁杰在书写这封陈情书的时候,是怀着悲愤、忧惧、无奈,和对女皇武则天的忠心的。情绪凝聚在笔尖,汇成一串饱含情感的字符,以整篇的形式呈现在了武则天的面前。
另一边,得知消息的来俊臣命人伪造狄仁杰手迹写下《谢死表》,希望能糊弄女皇。
糊弄朕?笑话!
然而女皇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一看就知道哪一篇是自己相熟的丞相的手迹。结果她放了狄仁杰一马。除了狄仁杰自己所说的“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之外,两处字迹里情感的曲折变化有无,也是女皇的重要参考。
电脑打印的供状,永远不可能有这个效果,你只有按手印的份。
汉字,还是要用来写,才能装载情感。
山水之间的书写者
当然书写这件事是不分朝野的。只要写得好,没做过官的人一样能把文章发上中学语文课本。
要是能重来,李白可能不会再选做李白,因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实在是很影响人生轨迹。
李白与酒
越喝越有
源自《国史朴》和《酉阳杂俎》的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李白在玄宗身边侍奉翰林,也就是一个写领导发言稿的皇帝办公室笔杆子。这样的基层公务员没有指点江山的机会,李白心中不免有些郁闷。借着一次外出看演出的机会,李白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帮他脱了靴子,让正得宠的国舅给他研磨,写了一篇送给皇上的书法。
脸上笑嘻嘻
心里mmp
此后两人怀恨在心,在玄宗和杨贵妃耳边进谗言,导致李白被逼出走。很好的故事,但在正史中不见记载,连李白自己都没有再提过这件事,基本可以确认是个唐朝都市传说。
但这个故事还是流传了下来,并且让所有不得意的文人找到了一个效仿(最起码是暗爽)的对象。
不过李白还是适应不了官场,出走之后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句,更让人们摸透了他的心思。
还是这种生活更舒服
世俗的掣肘和牵绊不是他的心头好,如果政治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转,那还不如寄情山水之间找些自由的空间来得快乐。
这一点,从他传世的唯一一副真迹《上阳台帖》上就能看出来。全文不过25字,却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观感,笔墨甜畅,肆意纵横,和他的性格完全一脉相承。
李白真迹《上阳台帖》
可惜诗仙的终极梦想还是要进入朝堂,在逍遥自在的立意上,庄子来得更纯粹。
《庄子·内篇》的开篇便是浪漫无比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用两个几千里形容两种神奇动物,大概也只有庄子做得到。
坐着大鱼就来了
虽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没有人能看到庄子的真迹,但他的思想,却渗透到了中国书法当中。厦门书法家陈健就曾总结过庄子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取向是道法自然、在书写的时候讲究虚实相生、创作的最高境界则是天人合一。这都是来自于庄子这位先贤的启发。
可以想象,如果庄子的书法流传于世的话,会比草圣张旭的字更让人血脉喷张。
书写者的伴侣
写惯了汉字的人都知道,中华文字的魅力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意义上。
不同的字体
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形象多变,书写起来自然就会带有一种结构性的魅力。一笔一划,既可以是方方正正的楷体,也可以是放荡不羁的草体。每一个方块字之间,还有气将其勾连,不同的书法家在不同的心态下运出的气不尽相同,也让书法显得更加多变。
今天用惯了电脑和手机的年轻人,对书写确实已经很陌生了。偶尔看到能写书法的明星,不仅能上微博热搜,还能被高规格地收藏。至于其书法水平究竟如何,反正也不是特别看得懂,也不太愿意细究。
倪妮的字
还是挺好看的
好不容易提起笔来,想写的也是和打字一脉相承的拼音,而不是形态万千的汉字本身。其实个人的书写,放在古代和表情包的作用是一样的啊。每一篇书法,都可以倒推回书写者本人的人格和心理状态,撇撇如刀点点似桃,蕴含的情感极为丰富。
古人强调“我手写我心”,要求写字的人把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笔尖注入到文章诗篇当中来。所谓“有温度”的书写,就是要在字面意思之外,用字的形态来承载更多的意义。